第862章 公元218—235年(5)(1 / 2)

4年後,皇帝亞曆山大24歲。在這4年裏他沒有再婚,而是專心於國家的管理。似乎是為了回報他的艱苦付出,帝國的秩序也是一片祥和。同時代的曆史學家赫羅提安這樣寫道:“沒有一位元老院議員以叛國罪受到控告,不管是在議會廳還是在大街上,到處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提出不同的意見,亞曆山大·塞維魯統治下的羅馬帝國,在所有意義上來說都是和諧穩定的。”

但實際上這隻不過是表麵現象。看上去安靜祥和的水麵,下方卻是暗流洶湧。羅馬帝國已經再也無法回到烏爾比安輔政的那個時候了,至於亞曆山大向往的馬可·奧勒留統治時期則更加不可能。所以一名統治者要想將盛世盡可能地維持下去,需要非常仔細小心地為國家這條大船掌舵。因為等到改變之後再想回到過去,是非常困難的。

曆史學家狄奧

說起從2世紀後半期到3世紀前半期的羅馬帝國曆史,首先提到的必然是卡西烏斯·狄奧的《羅馬史》。這部用希臘文寫成的著作共有80卷,但是流傳至今的隻有斷斷續續的25卷。從曆史書的價值來說,其中關於他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描述還值得信賴,但是對之前時代的描寫則明顯有很多修飾和值得懷疑的部分。不過即便如此,作為一名生於帝國後期的典型才子,他的一生仍然非常耐人尋味。

卡西烏斯·狄奧,公元165年生於小亞細亞西北部的比提尼亞行省首府尼科米底亞,他的家庭也是當地的名門望族。雖然他是希臘人,但擁有羅馬公民權,因為他的祖父從當時的皇帝涅爾瓦那裏得到科塞烏斯的名字作為家族的姓氏,所以他的全名應該是卡西烏斯·科塞烏斯·狄奧。由此可見,從他的祖父輩開始便是羅馬化但出身於羅馬行省的希臘人。

他的父親被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任用,從而成功躋身於帝國上層社會,擔任元老院議員的職務,後來又被哲學家皇帝推薦當選執政官,隨後以“前執政官”的身份赴小亞細亞東南部的行省西裏西亞出任總督。身為其兒子的卡西烏斯也按照當時的慣例跟隨父親來到這裏,度過了整個少年時期,不過當他到了應該上學的年齡之時就被父親送回首都羅馬接受學校的教育。在這段時期,他的父親被調任到與意大利本土隔著亞得裏亞海的達爾馬提亞行省赴任。他身為希臘人的後代,卻沒有前往雅典、帕加馬或者亞曆山大接受大學教育這一點實在是令人費解。大概是因為他的父親希望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發展路線吧。

這也是行省出身的羅馬人非常典型的發展路線,說明進入帝國時代的羅馬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同化政策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因為不管羅馬多麼渴望同化對方,如果對方沒有這種意願,那麼也是無能為力的。在著作《希臘羅馬名人傳》中斷言羅馬帝國強大的原因就是實行了同化政策的普魯塔克,其本人就是和卡西烏斯·狄奧的祖父同時代的希臘人。

與他父親期待的一樣,後來的曆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在帝國的任職經曆也以元老院議員兒子的身份順利開始。公元180年,即馬可·奧勒留去世的這一年,他也成為了元老院議員,似乎是接替死去的父親擔任元老院的職位。

康茂德統治時期的卡西烏斯·狄奧隻不過是元老院議員中的晚輩,但是與生俱來的敏銳觀察力為他後來的著述活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幫助。他對於康茂德那不穩定的言行的描寫,就好像是將這位皇帝的內心世界全都挖掘出來了一樣,或許是他和這位皇帝年紀相仿的緣故吧。

康茂德被謀殺之後柏提納克斯繼位,卡西烏斯被提拔為法務官。但是他在這個“光榮職務”上並沒有坐多久。很快柏提納克斯也被謀殺,帝國陷入三位將軍的內戰狀態。這段時期的卡西烏斯早早地便加入塞維魯派,或許是因為他看出雖然年輕但擁有冷靜性格的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是最有可能取得這場內戰勝利的人。身為愛國者的卡西烏斯·狄奧非常重視羅馬帝國的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