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4—305年)
走出迷霧
我們都十分了解公元284年登基稱帝後、按羅馬風格改名為“戴克裏先”的這個人,但是在他登基之前,即他被稱為“狄奧克萊斯”時,有關他的事情,史料記載很少。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他是暴斃的努梅裏安皇帝的警衛隊長。除此之外,隻知道他於公元245年前後出生於亞得裏亞海的東海岸,現在克羅地亞(Croatia)境內的斯普利特附近,生身父母姓名不詳。有說他是農場被釋放奴隸的兒子,出身卑微。在羅馬時代,17歲意味著成年。到了這個年紀,如果立誌參軍,那就意味著今後20年會以士兵的身份在羅馬軍隊度過。
但是,在這一段時間裏,我們找不到他憑戰功而揚名的一絲痕跡。從士兵升到百人隊隊長,即指揮百來人的中隊長,平均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就算扣除這個時間段,還有15年的時間。這15年正是羅馬帝國剛剛擺脫公元260年時任皇帝被波斯俘虜的空前危機之後。這一時期的皇帝奧勒良、普羅布斯、卡魯斯都是軍人出身,奉行的是積極作戰的方針。換句話說,這正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在戰場上揚名立萬的最佳時期。但是,在這段時間內,沒有人聽說過“狄奧克萊斯”這個名字,而且,這個時期正是他20歲出頭40歲不到的年紀,是建功立業的最佳年齡段。
由此看來,我也似乎有些傾向於認同一部分研究人員的看法,即戴克裏先的軍事才能並不突出。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即這個時期他雖然隸屬軍隊,卻不是一線上陣的士兵,而是以軍團裏某類小官的身份在累積經曆。軍隊是一個凡事均需自行處理的地方,這一點在羅馬軍隊裏表現得尤為突出,已成為一項傳統。軍隊裏不但有軍醫、建築工,還有廚師、裁縫。當年,為了使手下士兵退伍後的生活有著落,尤裏烏斯·愷撒是第一個在意大利本土以外的地方建設多個殖民城市的武將。一座殖民城市正好遷入一個軍團。由於軍團已經具有了居民共同體的特征,所以遷入後,能夠馬上發揮城市的功能。到了帝國時期,這項傳統也沒有改變。比如,北非城市提姆加德就是一座著名的殖民城市。它由當時的圖拉真皇帝下令建設,目的是為了讓手下的第三奧古斯都軍團士兵在退役後有安頓之地。這座城市由士兵自己在服役期間建設完成。
由此可見,待在羅馬帝國的軍隊裏,不隻是要拿刀拿槍上戰場,也有其他很多忙不完的事情。從戴克裏先登基以後一係列的舉措來看,他在軍隊擔任官員時,能力應該還是很強的。後來他能登基做皇帝也是源於軍團士兵的擁護。士兵的目光通常都會放在帶領大家衝鋒陷陣的司令員或者指揮官身上。可是,在皇帝暴斃這樣的緊急情況下,士兵推舉的卻是後方的官員。可見,平時戴克裏先的工作成績應該是非常突出,因而在士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吧。而且,士兵選擇的,不是適合過渡時期的穩重年長者,而是戴克裏先。要知道,當時的戴克裏先還非常年輕。
而且,這位軍隊官員,不是所謂的小公務員那一類型的人。很多人討厭別人幹涉自己負責的事情,戴克裏先卻不一樣。“知人善用”是皇帝戴克裏先的基本國策。如果冷靜而透徹地評估帝國當時的現狀和他自身的資質,我們會很自然地認同他的這一做法。但是,並不是誰都能做到這一點。
公元284年戴克裏先登上帝位時,這位羅馬皇帝要處理的迫在眉睫的問題很多。其中,戴克裏先最為重視的,是以下兩件事:
第一是安全保障;第二是帝國內部的結構改革。具體來說,第一項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處理與東方大國波斯的關係。關於這個問題,前皇帝卡魯斯時,曾經跨過幼發拉底河攻入波斯境內。但因為卡魯斯後來遭雷擊死亡,使戰爭無法再繼續進行,羅馬大軍隻好向西撤軍,在沒有與波斯簽訂休戰條約的情況下結束了戰爭。因此,戰爭隨時有死灰複燃的可能。不過,由於卡魯斯率領的羅馬大軍在他去世前已經給波斯軍造成了重大打擊,波斯王應該無法輕易舉行反攻。根據目前的狀態,戴克裏先判斷這個問題可以暫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