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君士坦丁時代(2)(1 / 2)

元老院的作用也隨之淡化。原本的元老院,不僅是國家的立法機關,也承擔著為國家各重要部門儲備人才的任務,具有心髒般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法律改成了以“敕令”的方式,由皇帝的意誌來決定。而且戴克裏先嚴厲禁止元老院議員進入軍隊任職。如此一來,文官和武官完全分離。這一係列政策使得元老院議員的地位就如當時的諷刺詩裏說的那樣:“隻需要在戰車賽的競技場上揮揮手帕宣布開始的指令就可以了。”

而在首都羅馬,雖然已不再像元首製時期那樣數以萬計,但還是有為數不少的近衛軍團駐紮。第二代皇帝提比略建立的兵營依然矗立在首都的東北角。但現在這些人也同樣無事可幹。原先他們的任務是隨皇帝禦駕親征,但現在的皇帝都帶著自己的直屬軍隊。加入近衛軍團的士兵,大多是意大利本土出生的年輕人,但是老家在巴爾幹的皇帝們所率領的士兵當然以巴爾幹人居多。這樣,近衛軍團的士兵們,隻能無所事事地等待退伍,心中自然會累積起諸多的不滿。

普通民眾對現狀也同樣怨聲載道。以前,曆代皇帝都坐鎮首都羅馬,總歸要尋些名目給下麵的人一些賞金,現在皇帝很少來,賞金自然也就沒指望了。此外,羅馬大角鬥場舉辦角鬥士競技的次數也必然隨之減少。要知道,角鬥士競技就跟戰車賽一樣,是一項花費不菲的競技項目,以前大多是由皇帝舉辦的。現在就算修建了大型浴場,也無法洗刷人們心中的遺憾。

沒有了這些好處不說,取而代之的卻是重稅。這些稅收從戴克裏先時開始征收,在以後的時間裏隻增不減。新稅已經改成由國家製定稅收數額,且不問收益一律依法課征。以前作為帝國發源地的意大利本土和尊為首都的羅馬,長期以來一直免繳直接稅,現在也不再享受這種優待,與帝國其他地方一樣,全部都要嚴格按規定繳稅。

總而言之,現在時代變了,意大利和羅馬的民眾再也無法享受以前的優待了。而民眾要從心理上接受這種轉變,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實權,當然也就稱不上首都、本土。但是羅馬作為首都,意大利半島身為本土發源地的歲月,已經超過1000年了。

即使在充滿迷茫的公元3世紀,皇帝更換最頻繁的時期,由士兵推舉的帝位繼承人,哪怕是事後追認,至少都會尋求元老院的承認。此外,將國家政策轉化為法律時,皇帝也不可以跨過元老院決議的程序。但凡戰事中取得的戰果,也都要首先向元老院彙報。

雖然近衛軍團的官兵多次卷入刺殺皇帝的行動中,但是也並未剝奪他們身為軍人的固有職責。

對普通市民來說,首要的不滿還是稅收問題。開國皇帝奧古斯都創設的稅製,以廣征薄稅為方針,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目標,在元首製時期持續了200多年。如今的稅收,卻是為了應付龐大的國家經費而征收。國家機構一旦製定了稅賦,就不大可能廢除,所以關稅、營業稅也不可能消失。但是,這兩種稅賦,已經不再以“二十分之一稅”、“百分之一稅”來代稱。這就意味著,其稅率也已經不再是往年的5%和1%。而且,在戴克裏先推動的新稅製下,又要征收以往不需要繳納的直接稅了。

民眾第二個不滿的地方,在於戴克裏先立法剝奪了遷徙和擇業的自由。那個時代的人們,應該還不至於像18世紀的人權主義者那樣,認為這是侵害人權。但是,他們還是能感受到這種被約束的不自在。而且,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失帶來的城市人口過度密集,想必百姓周圍的陌生麵孔天天都在增加。

到公元4世紀初期,首都羅馬的人口依然維持在百萬以上,即使經曆了險象環生的3世紀危機之後,人口數量並沒有比五賢帝時代的公元2世紀有所減少,但是內情已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雖然抱怨大城市太喧囂,但依然選擇住在首都,是因為都市生活有其優點。但如今,遷徙和擇業受到限製,加上經濟狀況不斷惡化,想遷徙也無處可去,隻好繼續住在原地。而且,當時的治安狀況也是日益惡化。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組織私人警衛,那麼隨時可能遭到殘兵敗將或者失業農民組成的強盜團夥的侵擾,根本無法悠閑地享受田園生活。這個時期首都羅馬的百萬人口,幾乎都是對“四帝共治製”不滿的人。支持馬克森提烏斯的也就是這些人。我們也可以說,這是被時代拋棄的階級所作的最後一次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