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皇帝尤裏安(5)(1 / 2)

將自己的首領舉在盾牌上遊行,是尤裏烏斯?愷撒征服高盧前當地人的習俗。曆經了400年的羅馬統治,高盧已經完全被羅馬同化,連高盧人都不覺得自己是高盧人,而是羅馬人。對那些來到高盧時日尚淺、駐紮在羅馬行政當局稱為“日耳曼”的萊茵河西岸一帶的日耳曼人士兵而言,尤裏安是他們這4年來生死與共的戰友。可能他們認為用這種高盧傳統的方式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總而言之,尤裏安是第一位以蠻族人的方式被擁戴登基的羅馬皇帝。不過,他那天顯得異常驚慌,被人從盾牌上放下之後,直接逃進了皇宮,第二天也沒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事發當日六神無主的尤裏安,事後卻作了冷靜思考。如果他接受官兵們的擁戴稱帝,毋庸置疑,會被另一位正帝定為反叛罪。他仿佛看見了宦官優西比烏在君士坦提烏斯的耳邊悄悄地說著什麼,那雙陷在一臉橫肉裏的小眼睛,閃爍著詭異的光芒。尤裏安清楚,這是要讓他步其兄之後塵。就在5年前,正是這位優西比烏將叛國的罪名套在了時任副帝的加盧斯的頭上,而且他本人還親自前往波拉城的監獄,對加盧斯進行了嚴刑拷問,最後將其斬首。宦官身上那股獨特的陰氣,似乎漂到了塞納河。曾經保護尤裏安躲過宦官中傷的優西比婭皇後已不在人世,君士坦提烏斯的妹妹、尤裏安的妻子海倫娜也因兩次流產,健康嚴重受損,在高盧病故。尤裏安雖然不愛妻子,但對她還是十分尊重。他遵照妻子的生前願望,將她的遺體送回羅馬下葬。這兩位女性的辭世,使得正帝與副帝之間的關係益發疏遠。

終於,尤裏安作出了決定。他出現在士兵麵前,向大家宣告,他接受“奧古斯都”的稱號。時逢公元360年2月,24歲之前隻是一介哲學門徒的尤裏安已經29歲。依照傳統,為紀念登基,尤裏安向官兵們發放了臨時獎金。盡管具體金額不詳,但無疑是羅馬皇帝的登基方式。

同一天,尤裏安提筆寫信給君士坦提烏斯,開始了書麵談判。他試圖通過辯解以及尋找折中之道,來取得君士坦提烏斯的認可。在信中他詳細地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強調自己登基實屬迫不得已。他懇求君士坦提烏斯,能承認他為帝國西部的“正帝”。戴克裏先皇帝的“四帝共治製”時代曾經有過帝國東西兩帝並立的先例,尤裏安希望能夠遵循舊例,在帝國東部的“正帝”為上的前提下,維持兩帝並立的“二帝共治製”。每次在信尾的署名,他都按照以往的習慣,謙稱“愷撒”(副帝)。

說“每次”,是因為尤裏安與君士坦提烏斯的書麵談判,持續到了第二年。那時的君士坦提烏斯正在波斯戰爭的後方基地安條克。地處敘利亞的安條克與高盧距離遙遠,就是快馬加鞭,來回一趟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不知道君士坦提烏斯是否看過這些信,反正,人在巴黎的尤裏安從來沒有收到過回信。他曾經一度將信交給君士坦提烏斯所信仰的基督教阿裏烏斯派的主教代轉,希望他能從中斡旋,不過也是白費了心思。

尤裏安的書麵談判最終以失敗告終。君士坦提烏斯根本沒有打算同他談判,而是把他視為篡位者,決定像對付蠻族出身的將軍馬格嫩提烏斯那樣,出兵討伐。這一年,為了西征尤裏安,他同波斯國王沙普爾簽訂了休戰協定。

對於休戰協定,沙普爾究竟提出哪些條件,我們不得而知,但他最終表示同意,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羅馬皇帝之間的內鬥是波斯國王求之不得的好事;其二,波斯需要時間去鞏固剛占領的阿米達以及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勢力。再者,羅馬大軍離開東方的休戰期間,正是威脅利誘亞美尼亞王國的最佳時機。

公元361年春天到來之際,君士坦提烏斯皇帝及其軍隊已經作好了返回西方、殲滅尤裏安的戰鬥準備。

尤裏安也並非把時間全用在給君士坦提烏斯寫信、等待回音上。這一年,他不僅掃除了高盧境內的入侵蠻族,而且兩次渡過萊茵河,襲擊了阿勒曼尼人以及法蘭克人的根據地。贏得勝利回到高盧之後,他又立即召集各地的行政官,積極地推動稅製以及司法公正性的改革。就在一年快結束時,他接到消息,君士坦提烏斯的先遣部隊已經離開安條克,正奔西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