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最後的羅馬人(13)(1 / 2)

波倫佐,今天不過是一個村落,人們隻知道那裏有19世紀意大利君王狩獵用的別墅。羅馬時代,這裏被稱做波勒提亞,是一個手工業繁榮的小城市。直到今天,這個連地圖上都不標的地方還殘存著羅馬時代的水道橋、神殿等遺跡,與小村莊極不相稱。斯提利科與阿拉裏克決戰的戰場就在這波勒提亞附近的平原上。

公元402年4月6日,在波勒提亞的原野上兩軍對陣。西哥特人方麵把女人、孩子和貨車撤到後方,男人們在阿拉裏克的指揮下準備戰鬥。斯提利科方麵則采取了傳統的羅馬式布陣形式,步兵在中間,騎兵布在兩翼。

不過,能看到兩軍全貌的人大概會說,阿拉裏克率領的西哥特軍比斯提利科率領的羅馬軍隊更像羅馬軍。斯提利科軍的左翼是剛剛成為“同盟者”的奄蔡騎兵團,正半裸著身體待命,遠遠一望便知是日耳曼人。而敵方西哥特軍卻是用從羅馬帝國軍用倉庫中拿出來的武器和厚重的軍服武裝起來的。

沒有人知道阿拉裏克在哪裏指揮戰鬥。但斯提利科在中軍陣後,一如既往地身板挺直地催馬揚鞭,英姿颯爽。

人們並不清楚戰況進展的細節,可能是記錄戰況的詩人克勞狄安對此並不關心。好像是斯提利科方麵的騎兵團先發製人,迅速從兩翼開始行動的。西哥特人的士兵被追殺到狹窄的平地,背靠溪流,無法騰挪,遂致大敗。崩潰,被追,被殺,連阿拉裏克的妻子兒女也被俘虜,可見身處後方的士兵家屬也並不安全。不過,阿拉裏克和一半的軍隊還是成功地逃脫了。所以,這場戰鬥還不是斯提利科與阿拉裏克的最後決戰。

斯提利科追擊向東逃竄的阿拉裏克,戰場移到了維羅納。在維羅納附近的戰鬥又是斯提利科獲勝。西哥特人這次沒能逃過徹底失敗的命運。

但這次阿拉裏克又成功逃脫了。不過,這次不像波勒提亞戰役,既不是撤退,也不是退卻,那狀態隻能是潰逃,隻能逃回半年前剛剛離開的巴爾幹地區。

阿拉裏克和西哥特人的確遭到了一時半會兒無法重振的打擊,阿拉裏克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成為意大利的威脅。

不僅是直接受害的意大利北部,意大利全境都因驅逐蠻族的喜悅而沸騰。不論是元老院議員還是老百姓,都鬆了一口氣,沉浸在喜悅之中。這段時期再無人懷疑斯提利科會第二次故意放走阿拉裏克。

拋棄高盧

多半人都因擺脫了蠻族的威脅而鬆了一口氣,隻有功臣斯提利科依舊清醒。他利用這個機會一個接一個地製定了平時人們並不歡迎的各項法律。戴克裏先和君士坦丁大帝施行君主專製以後,羅馬人習慣了“敕令”的形式。但斯提利科卻采用了元首製時代的立法程序,由立法機構元老院通過形成國法。在他看來,眼下有望獲得人們支持,這正是通過不受歡迎的法律的好時機。

從公元402年秋天到403年秋天的一年中,斯提利科製定的法律大致可分成兩類:首先是意大利的防禦,其次是行省尤其是與意大利安全休戚相關的高盧南部的防禦。這兩類法律都是為了整頓完善防禦體係。

最先製定的法律規定,征兵權完全交給意大利半島的“長官”,其次承認長官的運作機構。法律還加強了對入伍後無故離隊者的懲罰。後來法律中的罰則更為嚴厲,甚至規定開小差者被抓回後將當場處死。

這些法律在當時的情況下甚為需要,但遭到了社會上下的惡評。一百多年以來意大利半島上就沒有招過兵。本土男人被視為軟弱,以可以耐受嚴酷條件和惡劣環境為理由,從高盧東部和巴爾幹地區招募誌願兵已成常態。共和政體時代和元首製時代的羅馬人如果知道居住在意大利半島的男人逃避兵役,一定會感到憤慨。不斷發生老百姓自殘以逃避兵役的情況。大農莊主不願意交出自己農莊的警衛和農奴。公德心一旦喪失再想恢複,實在是件難事。人們不知道整頓完善高盧防禦體係是在何時,根據的又是什麼法律。也許到了末期,羅馬帝國記載曆史的熱情也已衰退。且不說關於意大利的,就連行省的相關記載,量與質也都明顯下降。今人還能知道的是,斯提利科將高盧全境羅馬勢力的根據地從過去的特裏爾移到了阿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