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由柏拉圖創建於公元前4世紀的哲學最高殿堂,在羅馬時代已成為地中海世界首屈一指的最高學府,名聲顯赫,地位從未動搖過。就連羅馬統治者的子弟也要去留學。現在,這座雅典學園也結束了它長達900年的曆史。那種認為懷疑是人類“美德”的時代已經過去,曆史已無可挽回地進入了服從的時代。被查士丁尼大帝廢除的學園不得不等到一千年後的15世紀的文藝複興時代,才由佛羅倫薩的科西莫?德?美第奇再次複興。
查士丁尼大帝
假設伯父沒有當上皇帝,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會不會成為被人稱為“大帝”的曆史人物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可是,如果要問他是否充分利用了伯父成為皇帝這個幸運機會,答案卻很簡單。查士丁尼出身於巴爾幹地區的農民家庭,但他不必像出身於同樣環境中的其他許多年輕人那樣,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從軍或者當官。他隻要為當上皇帝的伯父幫幫忙就行了。
伯父查士丁似乎是因在軍隊裏勤奮盡職,結果皇位從天而降。這位並未建立輝煌功勳的人能夠當上皇帝,是因為前任皇帝去世後候選人眾多,這些高官之間的爭鬥不可調和。於是查士丁把皇位搞到了手,讓人覺得他是鑽了空子。稱帝後,他立即把競爭者趕盡殺絕。
那年,侄子查士丁尼已經34歲。沒有人知道他34歲之前的經曆,很可能碌碌無為。他被剛剛稱帝的伯父任命為可說是秘書官的“隨員”(comes),從此,他在伯父身邊如魚得水。盡管查士丁的統治始於殘酷殺戮全體競爭者,但他9年的統治安穩得出乎意料。據信這也有賴於侄子的謹慎照料。
查士丁尼是一位不可思議的人物。他沒有從軍經驗,也毫無從政經驗。他極不好動,可以說一步也不曾離開過首都君士坦丁堡。盡管如此,在必須對重要事件下決斷時,他卻能作出相當恰當的判斷。伯父查士丁的統治從查士丁尼34歲開始到他45歲,一共9年時間。且不說前幾年,據說後麵6年的實際統治都是皇帝的侄子所為。
此外,查士丁尼身上還有不拘傳統習慣的一麵。他愛上一個名叫狄奧多拉的舞女。東羅馬帝國禁止元老院議員與下層出身的女人結婚。查士丁尼也是元老院議員,但他竟為娶到美麗好強、魅力四射的女子而修改帝國法律。當上皇帝之後,他依然我行我素,不僅把狄奧多拉當做妻子,還強行將她立為幾乎與皇帝同等資格的皇後,使重臣們瞠目結舌。
盡管這樣,皇宮裏的重臣和元老院議員對查士丁尼評價頗好。公元527年春,查士丁皇帝病倒。元老院和皇宮聯合向臥病的皇帝請求,讓他的侄子查士丁尼擔任共治皇帝。4月4日,查士丁尼成為共治皇帝。8月1日,查士丁皇帝去世,查士丁尼成為獨立皇帝,這年他已經45歲。皇帝生涯的開始似乎晚了些,但查士丁尼活到83歲,其長壽在當時的領袖中實屬罕見,他的統治長達38年。查士丁尼看上去不愛好學藝,但對羅馬的曆史抱有強烈的興趣,不過那是“查士丁尼式的羅馬史”。偉大可以引起他的興趣,但他對這種偉大構築在什麼社會結構之上毫不關心,這一點他不像元首製時代的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出生在歐洲與亞洲交會的巴爾幹地區,以後也隻知道君士坦丁堡,是一位東方式的皇帝。他腦子裏的羅馬帝國,終究是一個信奉天主教派基督教的所在。
羅馬帝國的皇帝被後世尊稱為“大帝”的隻有君士坦丁、狄奧多西和查士丁尼三人。由於後世已是清一色的基督教時代,所以是基督教教會給了他們“大帝”的尊稱。這意味著這三位皇帝都得到了基督教教會的喜愛和認可。
正如《羅馬人的故事13?最後一搏》所述,君士坦丁是最早正式承認基督教的羅馬皇帝。沒有他所施行的眾多優惠政策,就沒有後來基督教的飛速發展。
正如《羅馬人的故事14?基督的勝利》所述,狄奧多西皇帝隻把天主教派基督教當做正統,而把其他宗教統統列在“異教”名下加以排斥。他不僅把基督教中的阿裏烏斯教派和多那圖主義者的信仰作為“異端”,還要作為邪教加以排斥。在被認定為唯一正統基督教的天主教徒看來,狄奧多西有足夠的資格被授予“大帝”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