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朱元璋這些日子對林東來性格的了解,以林東來的雷霆手段,不難想象,那些選擇叛出明教的分壇,必然會遭受來自於總壇的瘋狂打擊。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各大分壇主一致同意抽調精銳之後,林東來一改方才的和顏悅色,臉上滿是寒光,身上的氣勢更是淩厲了三分,一股肅殺之氣,自林東來身上彌漫開來,同時,林東來言語森冷的說道:“我明教傳承至今數百上千年,為什麼能夠代代相傳,靠的就是大夥對本教的忠誠,然而,卻有一些人以為天高皇帝遠,妄圖叛出本教,公然對抗總壇所下達的命令。
現在我宣布,丹陽分壇、嘉陵分壇……不在世我明教下屬分壇,同時,將由楊左使、韋蝠王率領一批教中好手,前去清理門戶。”
聽了林東來的話,底下的一眾壇主,不禁一陣後怕,沒想到林東來竟然如此決絕,對付那些分壇沒有一絲的猶豫。
光明左使楊逍、青翼蝠王韋一笑這兩人的實力到底如何,他們是再清楚不過,可以說,林東來直接派出兩人帶隊清理叛逆,等於是根本就沒有給對方活路了。
除非這些人自此隱姓埋名,退隱山林,不然的話,天下之大,還真的沒有那些人的容身之所了,畢竟以明教如今的實力,再加上六大派元氣大傷,其中五派幾乎覆滅的情況,中原根本就沒有一方勢力能阻擋明教的一家獨大的現狀。
而後,在一眾分壇主噤若寒蟬的情形之下,林東來又重點宣布了一部分新的教規,當然了,與其說是教規,倒不如說是林東來依照前世見聞,整理出來的軍紀條例。
畢竟,林東來是準備推翻元蒙朝廷的建立帝國的,那麼明教必然要走上軍隊化的道路,而想要軍隊化,那麼森嚴的軍紀,就是必須的,沒有嚴明的軍紀約束,那怕一隻軍隊的戰鬥力在強大,最後都要淪為殺人狂魔,這不林東來想要的。
林東來也不指望這些分壇能夠百分之百的貫徹執行,但是就算是執行其中一部分,也至少可以打下軍隊的基礎,將來收編的時候,也能更加的順利,不至於無法適應軍隊的環境。
如果說,這些壇主知道林東來現在便已經在算計著將來如何收編他們手下的力量的話,隻怕他們會再也坐不住了,搞不好真的會有人跳出來,要對付林東來了。
目送一眾壇主離去,楊逍、殷天正等幾人站在林東來身旁,殷天正此時卻是長出一口氣,而後向著林東來說道:“教主果然是洞察秋毫,明察人心,這些人真的答應向總壇輸送精銳。”
林東來淡淡一笑,而後說道:“這是第一步,花費個三兩年時間,我們那個時候就可以無所顧忌的吞並所有的分壇了。”
說話之間,林東來目光轉向楊逍,還有韋一笑,說道:“接下來,就希望楊左使還有韋蝠王,能夠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那二十家分壇的壇主腦袋摘下來,以震懾那些別有用心之輩,這樣一來,日後總壇的命令才能徹底貫徹下去。”
楊逍和韋一笑頓時上前,齊齊領命。
很快,隨著那些上光明頂的壇主,各自回歸各自分壇之後,但凡是在光明頂之上答應向總壇輸血的壇主,雖然說非常的肉痛,但是仍是按照約定將計劃,篩選出精銳送往總壇。
就好比鳳陽分壇的朱元璋,就算是心疼的流血,可是在林東來特意派出的監察使的監察之下,朱元璋也不得不將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近千精銳,抽調出一半,五百精銳送往總壇。
索性各個分壇行事都是打著明教的旗號,所以他們手下的那些精銳,也都算是明教中人,如今被抽調出來送往明教總壇,卻是沒有幾個人有抱怨的。
這便是大義名分在手的好處,正所謂名正言順,無外如是了,除非是這些分壇直接叛出明教,不再承認他們是明教中人,否則的話,林東來這位明教教主的命令,他們就必須要服從,不然的話,那就是抗命不尊,不單要受明教討伐,而且還不容於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