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幾乎同時開始空間探索。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這才真正展現了載人航天的美好前景。1958年,美國國會把載人航天計劃(水星計劃)的人員選拔,作為國家優先考慮的事情。20世紀50年代末期,前蘇聯確定由蘇聯載人飛船駕駛員培訓中心負責航天員的選拔工作。由此可見,航天員選拔是載人航天的首要任務和重要基礎。
一般人認為,隻有經過嚴格挑選和訓練的極少數人才有資格當航天員,但是,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員的選拔條件越來越寬,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實現成為航天員的夢想。
(一)航天員選拔概況
從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1”號飛船開創人類進入太空的新紀元開始,到2000年2月底止,全世界共進行了221次載人飛行(美國128次,前蘇聯/俄羅斯93次),共計813人次(累計390人,他們來自29個國家,其中女航天員35人,占9%),最大年齡的航天員77歲。累計在天上工作約達30萬人時,航天員在軌道上持續飛行時間最長的記錄為438天。這是39年載人航天的重大成就,是人類征服太空的光輝記錄。國際上,載人航天領域中的合作日趨增多,除美國、俄羅斯有眾多的航天員外,德國、加拿大、法國和日本也選拔和培養了自己的航天員,捷克、波蘭、匈牙利、越南、古巴、蒙古、羅馬尼亞、印度、敘利亞、阿富漢、保加利亞、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英國、墨西哥、蘇丹等國已經或即將參加國際合作航天活動。在航天員的分類上又增加了航天參加者這一類別。目前,我國的載人航天及航天員的培訓工作正在積極地進行當中,而載人航天的成功與航天員的嚴格選拔是分不開的。
(二)航天員的基本條件
航天員的條件應由航天器的裝備、技術要求以及飛行任務、工作內容和航天目的來確定,但是,每個航天員應該具有以下的基本條件。
1.年齡與來源不論男女,年齡通常是25~45歲,指令長(航天駕駛員)年齡一般為25~40歲,隨船工程師可達45歲,航天研究人員年齡可超出上述範圍。航天員的來源應根據職責差別而有所不同,通常,指令長來源於高性能飛機駕駛員,並具有800小時以上的飛行經驗;隨船工程師來自飛行員或工程技術人員;航天研究人員則來自科學家。
2.政治思想方麵要有較好的政治思想品質和覺悟,並具有自願獻身航天事業的精神。
3.身體方麵要具有健康的身體,對特殊環境因素有較高的耐力、適應能力和潛力,以適應日後的嚴格訓練。
4.心理必須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穩定的情緒、危急情景下的心理應急能力以及能在狹小空間環境並與地麵隔絕的條件下良好地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5.資曆具有大學或相當於大學的學曆,或在工程、醫學、物理、天文等方麵取得學士以上學位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專長。
6.能力應思想敏捷,反應迅速、靈活,手足協調,操作準確,有較高水平的獨立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
例如,1959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為“水星”計劃選拔第一批航天員的時候,對候選人的要求是:1年齡在40歲以下;2身高不能超過1.85米;3身體健康;4從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畢業;5為合格的噴氣式飛機駕駛員;6有1500小時以上的飛行經驗;7具有工程方麵的學士學位。
對身高的限製是因為當時“水星”號載人飛船座艙狹小,高個子容不下。當時全美國能滿足這7條選拔標準的人共500名。美國航空航天局最後從這500人中選拔出7人,成為美國首批航天員。在這7名航天員中,有一名叫格林的航天員,1921年7月18日生,1959年被選為航天員時年齡為38歲。1962年2月20日他駕駛“水星”號載人飛船完成首次飛行。36年後,77歲高齡的格林又被任命為航天飛機航天員。1998年10月29日,他參加了航天飛機STS-95的9天飛行,同航天機組的其他乘員一起圓滿地完成了這次航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