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耳聽八方(1 / 2)

早晨,鬧鍾將你叫醒。你背著書包來到學校,上課鈴一響,教室便安靜下來。老師開始講課了,你們邊聽邊做筆記。下課了,你們來到操場上,跟著音樂節拍翩翩起舞……你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聽覺。但你知道人的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嗎?聲音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能夠聽到所有的聲音嗎?看看下麵的文字,你就知道了。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由振動產生,比如,飛蟲撲打翅膀,手撩撥琴弦,說話時聲帶顫動等,都能產生聲音。這是因為振動產生聲波,聲波猶如把一塊石頭丟在水裏所激起的層層波浪,當耳朵接收到聲波時,你就聽到了聲音。聲波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還能在固體或者液體中傳播。

鑽進耳朵瞧一瞧

耳朵像一隻小漏鬥,別看它小,但它可以收集很多的聲波。

其實,我們能看見的隻是外耳,耳朵的大部分都隱藏在頭骨內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如果順著耳道向裏走,仿佛走上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你會一路經過鼓膜、錘骨、砧骨、鐙骨、半規管和耳蝸,最後通過聽覺神經到達大腦。可以把耳朵分為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正是外耳的特殊形狀使它能夠接收更多的聲波。就像我們聽不清聲音時,可以把手攏在耳後,這樣就可以聽得清楚些了。聲波經過耳道向內傳播,到達鼓膜。當聲波撞擊鼓膜時,鼓膜會產生振動,並把這種振動傳到中耳。中耳裏有三塊小骨頭,它們像擊鼓傳花那樣將聲波傳遞給內耳的耳蝸。耳蝸像一隻小蝸牛,但它傳遞聲波的速度可比蝸牛快多了。它的身體裏充滿了液體,還長著極其微小的絨毛,當振動的聲波使液體像潮汐一般運動時,會衝擊到那些小絨毛,它們作出的這些反應會驚動神經,並通過神經傳給大腦。在大腦分析重組後,便轉變成你所聽到的聲音。

什麼是耳鼓

耳鼓非常薄,近乎透明。它把外耳和中耳分開,聲波經過時,耳鼓會產生震動。和我們敲鼓一樣,如果用力過大,耳鼓也會被震破。如果遭遇巨大的聲響時,我們要迅速用雙手堵住耳朵,同時張大嘴巴,這樣,就會使咽喉管張開,使鼓膜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避免鼓膜的破裂。

人體中最小的骨頭——聽小骨

前麵講過,聽小骨就藏在我們的耳朵裏。在中耳中,有三塊聽小骨,分別叫做錘骨、砧骨和鐙骨。它們的名字是根據它們各自的形狀而取的。 錘骨像一把小錘子,砧骨似砧,鐙骨則是馬鐙形。當聲波通過鼓膜傳到錘骨後,錘骨的旋轉帶動了砧骨,砧骨又用力推動鐙骨,最後由鐙骨把聲波報告給內耳的前庭膜,由它傳送到耳蝸。

身體平衡器

你一定看過雜技表演吧?當走鋼絲的人伸平雙臂在細細的你幾乎看不見的鋼絲上行走時,你感到驚訝嗎?人是具有平衡能力的,因此人類才能夠直立行走而不會總是摔跤,才能夠騎車、遊泳、攀岩,做各項運動。耳朵在人體的平衡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內耳裏充滿了液體,長著控製人體平衡的半規管。半規管表麵上排列著細如發絲的絨毛細胞。這些絨毛細胞會感知人體的動作,並將這種感知報告給大腦,大腦會向肌肉傳遞信息,肌肉會作出相應的姿勢,從而使身體恢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