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的腸胃(1)(1 / 3)

我們從出生起身體便開始生長發育了,你一天天地長高,牆上測量身高所留下的記號也一天天地上升,你的飯量也越來越大,是食物為你提供了身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這些營養成分像房子的磚瓦一樣,不斷地添加累積,使你的肌肉越來越有力量,骨骼越來越強壯。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躺著還是站著,走著還是跑著,我們的身體都在消耗能量。所以我們每天都離不開食物,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能量,使我們的身體能夠進行各種活動,而不會感到困乏無力。但是食物不能一下子轉變為能量,它需要經過一段長長的旅程才能被身體消化吸收。

食物旅行路線圖

食物是由分子組成的,這些分子體積龐大、結構複雜,需要通過人體消化係統的加工、分解,成為體積微小、結構簡單的分子,比如氨基酸和葡萄糖,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

如果把人體的消化係統比做一條長長的路程,食物的旅行是從口腔開始的,它先後經過咽、食管、胃、小腸、大腸,最後到達肛門。

在整個行程中,牙齒、舌頭、唾液腺、胰腺和肝髒等也在食物的旅行過程中給予了幫助。牙齒咀嚼食物,舌頭攪拌食物,然後再將充分咀嚼過的食物推進咽部。食物進入咽部會被吞咽,從而將食物送進食管,食物在食管中蠕動著,直到進入胃部,胃負責碾碎食物,食物與胃液混合在一起,來到小腸。這時的食物已是半消化的漿狀物,它首先來到小腸的第一部分,即較短的十二指腸,它在這裏吸收了肝髒製造的膽汁和胰腺產生的酶。之後它來到空腸,最後,在小腸最長的一段——回腸中,食物中含有的營養被血液吸收,而沒有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就被運輸到了大腸。在大腸最長的部分——結腸這裏,血液吸收了食物中的水分,而剩下的食物殘渣以及細菌便一起形成糞便,被儲存在直腸中,不久便通過肛門排出體外。

你對食物旅行的路線了解了嗎?請在下麵表格中標出它的路線圖。

食物旅行的時間

食物在胃腸中旅行的時間也就是食物被消化係統所消化吸收的時間,它取決於食物被消化的難易程度:難於消化的食物,比如肉類,所需時間會多一些;易於消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消化的時間會短一些。一般來說,假設你在今天中午12點整吃完了午飯,大約在下午5點時食物中的營養便開始被血液吸收了,而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到達大腸,將在第二天下午5點左右變成糞便被排出體外。

你知道嗎

食物在消化係統的各個器官中停留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食物在口腔裏大約停留幾分鍾,直到被牙齒充分咀嚼後,食物被吞咽下去,僅需10秒鍾就會經由食管到達胃部。2~4個小時後離開胃部到達小腸,它在小腸裏停留3~6個小時,之後又來到大腸,在那裏停留12~36個小時,然後變成糞便。此時,距離被吞咽下去已過了20~30個小時。

食物的通道——食管

食管是肌肉組成的管道,食管的上麵與咽部相連,下麵與胃相接,全長約25~30厘米,大部分食管在胸腔內。食管各部位的粗細大小不一樣,食管一共有三個特別狹窄的地方:第一個狹窄的地方在食管起始部,距離門齒約15厘米;第二個狹窄的地方在與左支氣管交叉的地方,距離門齒約25厘米;第三個狹窄的地方在膈肌食管裂孔處,距離門齒約40厘米。

食道的管壁是富有彈性的組織,由黏膜上皮層、黏膜下皮層和肌肉層組成,通過柔軟、彈性的食道肌肉的蠕動收縮,將食物送入胃部。食道腔最裏麵的一層是黏膜上皮層,既薄又軟,它直接同食物接觸,而且最為頻繁和密切,因此很容易受到食物的多種刺激。例如過於熱燙、過於粗糙的食物在通過食道,接觸黏膜上皮時,會燙傷或擦傷食道黏膜上皮,使黏膜上皮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等。但你不要擔心,因為黏膜上皮會很快地重新生長來修複已經損傷的黏膜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