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皇帝開科選拔人才,一位叫劉彥昌的外地書生進京趕考,經過潼關的時候,住宿在一家小客店裏。不一會兒,來了一群奴仆,眾星捧月般簇擁著一輛華貴的彩車,向客店走來。大家議論紛紛,說是公主要來投宿,讓店家將客店立即用帷幕遮上,叫店內的客人馬上回避。慌亂中,劉彥昌還未來得及回避,公主的彩車就近了店門。

公主進店後,客人們緊閉門窗不敢露麵。劉彥昌躲在一個角落裏,想走不能走,想躲無處躲,急出了一頭汗,公主正準備梳洗打扮,命婢女查看四處是否有人,竟然發現了躲在牆角的劉彥昌。眾婢女一哄而上,罵他是狂徒,要懲罰他。公主叫人把書生帶上來,注視良久說:“這個人儀表堂堂,舉止文雅,絕非輕薄之輩,不要為難他,就讓他回自己房間去吧。”

原來,這位公主就是三聖母。

第二天,劉彥昌聽別人說西嶽廟裏的三娘娘非常靈驗,就恭恭敬敬地走進廟來,在香案前誠惶誠恐地上了一炷香,叩了三個頭。然而,三聖母當時並不在宮中,劉彥昌連抽三根簽,都是空簽,上麵一個字也沒有。想到自己十年寒窗,如今前程未卜,功名無望,不由得滿腔怨恨,信口吟出了一首詩,題在牆壁上。

劉璽提筆怒滿腔,

怨乃聖母三娘娘,

安居神座心如鐵,

枉受香火在一方。

題完詩,劉彥昌拂了拂衣袖上的塵灰,昂首挺胸,揚長而去。

三聖母駕著祥雲回宮後,看門的童子便將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她。三聖母看了看牆上的題詩,頓時又羞又惱,隨身丫環靈芝更是義憤填膺,連忙安慰三聖母說:“公主不要生氣,想那狂生沒有走多遠,我一定給他點顏色看看,為公主報仇。”於是,主仆二人駕起雲頭,喚來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命令他們即刻作法。

劉彥昌正在低頭趕路,清朗朗的天空突然間陰雲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如注,還沒有等他回過神來,就變成了一隻落湯雞。可憐他一介書生,怎受得了如此雨打風吹,掙紮著走了幾步,就一跤跌倒在泥濘中。

三聖母消了怨氣,心中大快,一邊令四位神仙收去雲雨,一邊站在雲頭向下望,這才發現倒在地上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風的白麵書生。再仔細一看,居然就是昨晚的那個人。想到這場風雨說不定會斷送這位書生的前程,一絲憐憫加上幾分愛慕,頓時油然而生,三聖母不由得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靈芝見劉彥昌那副狼狽相,早就動了惻隱之心,又看見三聖母對劉彥昌心生愛慕,便打算成全他們,隻見她纖指一點,一座竹籬茅舍就出現在劉彥昌的前方。隨後,茅屋裏走出了一位白發老婆婆和一位漂亮的村姑,老婆婆便是丫環靈芝,而村姑便是三聖母。

婆孫二人把昏迷不醒的劉彥昌攙進了茅屋,煎藥熬湯,沏茶煮飯,照料得十分周到。村姑與劉彥昌一見如故,竹間和詩,燈下伴讀,相敬如賓,愛情在他們心中悄悄萌芽了。老婆婆看到這一雙小兒女情投意合,便選了吉日良辰,給他們完了婚。

可是,考試的日子近在眼前,劉彥昌不敢久留,於是約定了歸期,戀戀不舍地告別了新婚妻子,進京考試去了。此時,三聖母已經有孕在身,臨別之時,劉彥昌贈給妻子一塊祖傳的沉香,說日後若是生了兒子,就取名為“沉香”。

三聖母本來是玉帝的外甥女,她和凡間書生結婚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天庭。這一年,正值王母娘娘的生日,天宮舉辦蟠桃會來慶祝,各路神仙均來赴會祝壽,可是三聖母有孕在身,便借口有病留在了華山。誰知,三聖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實情,勃然大怒,責怪妹妹私嫁凡人,觸犯了天條,要捉她上天受懲罰。三聖母毫不畏懼,拿出王母送給她的寶蓮燈,和哥哥大戰起來。寶蓮燈是三聖母的鎮山之寶,無論哪路妖魔,何方神仙,隻要寶蓮燈大放異彩,都會被震懾,束手就擒。二郎神自知打不過,趁三聖母休息的時候,就讓自己手下的哮天犬,將寶蓮燈偷了去。這樣一來,可憐的三聖母就被二郎神抓住了,壓在華山下的黑雲洞中。幾個月後,在暗無天日的洞中,三聖母生下了兒子沉香,為防不測,她偷偷懇求夜叉,將兒子送到揚州,交給他的父親撫養。

當時,劉彥昌已經高中,他找不到三聖母,欲哭無淚,就到揚州赴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