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女憑借自己的勇敢和機智,不僅將自己的父親救了回來,還讓齊景公明白了不能重物輕人的道理,為齊國的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斷絹巧斷案
薛宣是西漢時期的一位郡守,他為人機智,善於察言觀色,有時居然能通過觀察犯罪嫌疑人的神情來判斷案件真假,而且幾乎沒有出過差錯。
有一次,在薛宣路過一個縣城的時候,有兩人因為一匹絹布打了起來,最後鬧到了薛宣麵前。在縣衙門的大堂上,這兩人依然爭執不休。薛宣問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事鬧得如此四鄰不安的。其中一個工匠打扮的人說:“大人,請您給我評評理!我是一名織絹的工匠,前兩天有人請我給他織絹。今天絹織好了,我就帶到城裏來給人送去。因為天熱,就想在前麵的一個涼茶店喝茶休息,當時這人正好和我一起進店。因為裏麵喝茶的人很多,隻有一張桌子了,我們二人就坐在了一起。他見我抱著這匹絹布,就問我可不可以讓他看一看是什麼樣的絹,我也沒有想太多就給他看了。誰知這人看了之後,竟說這匹絹布是他的,硬要拿走。這匹絹可是我辛苦了兩天兩夜才給客人趕織出來的,怎麼能讓他白白地拿去呢?我當然就不肯了,可當時店裏的人是見我們一起進的店,又是坐在同一張桌子旁,以為我們是一路的,都沒注意是誰拿著絹布進來的,所以也不清楚這絹的來曆,現在我就是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了。”另一個商人打扮的人聽了就在一邊叫起冤來了,他說:“大人,你別聽他一派胡言亂語!今天我拿著這匹剛進回來的絹布去喝茶休息,可這個碰巧和我一起進去的家夥見了我的絹布,就說自己沒有做好,由於給客人的貨很著急,便想讓我將絹布低價賣給他拿去交差。這匹絹是我幫別人買的,肯定不能給他了,所以我沒有同意。可這人見我不同意,竟謊稱這匹絹是他的,硬要我將絹給他,天底下哪有這麼不講理的事!所以我就和他吵了起來,請大人一定要為小民做主!”
聽了這兩人的話,在門外的百姓都議論紛紛,有的認為絹是工匠的,有的卻說是商人的,一時之間,外麵鬧哄哄的都在發表自己的意見,坐在堂上的薛宣一時之間也不好判斷了。他看了看那匹攤開的絹布,果然織得非常精致,上麵的花鳥魚蟲都被織得栩栩如生,看得出是一匹難得的好絹。怪不得這兩人會為一匹絹爭執不下,可這東西也沒有標明身份,實在是不知該如何來判定了。
大家見薛宣望著那匹絹布出神,一時都靜了下來,大堂上下一片安靜。大家都望著這位父母官,想看看他到底會怎樣來處理這件事。
薛宣望著絹布想了一會兒之後,漸漸有了一個主意。他清清嗓子,拍了一下驚堂木說:“這匹絹布無名無姓,本官也不能判定它到底屬於誰。那麼就一人一半,誰也不吃虧。”說完就讓手下人用剪子將這匹好好的絹布一分為二,分給了這兩人,然後就讓他們離開了。大家見薛宣如此斷案,都覺得判得不好,可誰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隻好散開了,那爭執的二人見這個樣子也隻好各自拿著一半的絹布離開了。這時,薛宣悄悄地叫兩名手下去跟蹤那兩人,看他們都有什麼表現,然後回來告訴自己。
過了一會兒,跟蹤的兩名手下回來報告說,那個工匠出去之後十分傷心,是哭著離開的,而那個商人卻是喜笑顏開的。薛宣聽了報告之後,就命令手下將這兩人重新帶回來,大夥聽說又要重審這個絹布案了,覺得十分有趣,趕來聽的人也比剛才多了許多。
隻見那兩人被帶上來之後,薛宣訓斥那個商人道:“你這個奸商,為了貪圖別人的絹布,竟然誣陷好人,簡直是可惡之極,還不趕快把事情真相說出來!”那個商人一聽,大叫冤枉,說自己根本就是絹布的主人。薛宣說:“現在我已經非常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了,你不用再狡辯了。因為你根本不是絹的主人,所以當我將這匹絹剪斷之後,你不會心痛,隻會為白白得到了半匹好絹而高興,而這絹的真正主人,因為自己辛辛苦苦織的東西被損壞了,所以就會傷心流淚。你們拿到絹之後的表現,我已經派人看得清清楚楚的,你還有什麼話好說?”那個商人聽了薛宣的一番推理之後,變得啞口無言,隻好承認了自己起貪心說謊話的事實。薛宣當場判定商人賠償給這位工匠十倍的工錢,並將這個黑心的商人重重地責打了四十大板,趕了出去。大家見薛宣如此巧妙地解決了這個案子,都忍不住連聲稱判得好,判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