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尋夫
兩千多年前,江南鬆江府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孟老漢忠厚能幹,孟妻善良賢淑。夫妻倆恩恩愛愛,勤儉持家,生活殷實。
孟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但是,孟家夫婦心裏卻始終有一份遺憾。原來,他們無兒無女,日子富足卻很孤單。沒能為孟家生下一男半女,這讓孟妻心裏非常內疚,卻又無可奈何。孟老漢為了消除妻子的內疚感,總是裝作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成天樂嗬嗬的。
他們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青絲漸漸染上了白霜。
那年春季,孟家突然飛來了一雄一雌兩隻燕子,燕子在孟家房梁上築了巢,幾十年來毫無生氣的孟家突然間變得熱鬧起來。這可把孟家夫婦倆高興壞了,對這兩隻燕子嗬護有加,簡直就像嗬護自己的兒女。漸漸地,兩隻燕子與孟家夫婦就相處得親密無間了。每天早晨,孟老漢扛著鋤頭去地裏,燕子就站在孟老漢的肩頭或鋤頭上,一路陪著前往;孟老漢在田裏鋤草時,燕子就落在葫蘆藤上捉蟲;每當孟妻到田地為孟老漢送午飯時,燕子就會遠遠地飛去迎接。
春去秋來,樹葉慢慢枯黃。燕子就要遠去南方了,他們依依不舍地圍著孟家夫婦盤旋、鳴叫。孟老太太心裏難過,就找來一條紅繩,係在雌燕的腳脖上,以便來年春天能一眼從回歸燕群中找到他們。
第二年春天,當第一群歸燕經過孟家上空時,正在屋前種瓜的孟老漢一抬眼就發現了那隻腳上係著紅線的燕子。“老婆子,老婆子,咱的孩子回來了。”孟老漢高興得衝著屋子直叫。燕子也似乎聽到了孟老漢的叫嚷,那隻係著紅線的雌燕和一隻雄燕雙雙飛離燕群。那隻雄燕落在了孟老漢的肩頭,雌燕則落在了孟老漢的手心。雄燕在肩頭歡快得又叫又跳,雌燕卻在孟老漢的手心不住地點頭。孟老漢低頭仔細一看,才發現雌燕的嘴裏叼著一粒葫蘆種子。
這粒葫蘆種子粉紅嬌嫩,與眾不同。孟老漢趕緊將它從雌燕口中接過來,小心翼翼地種在了屋子前麵。葫蘆籽很快生根發芽,然後又長葉抽藤了。長長的葫蘆藤蔓,長得水嫩嫩的,在陽光下還微微泛著粉紅的光芒,人見人愛。藤蔓兒順著孟家的院牆不停地生長著,最後,它竟然爬到了隔壁的院子裏。隔壁院裏住著薑家。孟薑兩家是幾十年的老鄰居了,關係十分親密。薑老頭對這株葫蘆愛不釋手,趕緊為它搭了一座漂亮的藤架。
不久,葫蘆藤上開出了一朵雪白的花朵。花謝之後,藤蔓上結出一個毛茸茸的小葫蘆。於是,孟老漢在院牆這邊為葫蘆澆水施肥,薑老頭就在院牆那邊為葫蘆捉蟲趕鳥。在孟薑兩家的精心看護下,秋天到來時,小葫蘆已經長成了一個光滑圓溜的漂亮大葫蘆,將藤蔓墜得彎到了地下。
當葫蘆變成金黃色時,孟老漢就對薑老頭說:“老薑啊,葫蘆長得這麼漂亮,還得多謝你天天為它捉蟲呢。這樣吧,我們把這個葫蘆剖開,一家一半大瓢。”
誰也沒料到,刀子剛剛碰到葫蘆,它就自動裂成了兩半。孟薑兩個老頭正在納悶時,從葫蘆裏蹦出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孟薑兩家都非常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因為薑家也無兒無女,兩家一合計,決定為女孩起名孟薑。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孟薑已出落成一位美麗的大姑娘了。她一直是兩家人共同的女兒,被兩家人視若掌上明珠。孟薑不僅長得美麗大方,而且聰明能幹,既能繡花織布,又能作詩繪畫。方圓幾十裏的鄉親,無人不知,無人不誇。不過,每當孟薑兩家想為女兒挑選一個如意郎君時,孟薑女就是固執地不答應。
這時候,秦始皇為了抵禦北邊的胡人,正在向全國征集民工修築長城,要將原來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並修繕合一。他規定,家裏有三個男子的,必須抽一人前去修長城;家裏有五個男子的,必須抽兩人前去。被抓去當民工的人,在工地上不分晝夜地幹活,不僅要超長加班,還吃不飽飯,長城腳下不知累死了多少人。因此,盡管秦始皇已經征丁八十萬,動工了好幾年,長城卻總也修不起來。
修築長城早已弄得全國雞犬不寧,民不聊生,再也沒有多少男丁可征了。奸臣趙高為了討好秦始皇,就上奏本說,蘇州有一個範喜良,此人力大無窮,一人能當萬人用。隻要捉來此人,長城很快就會修好的。秦始皇一聽,當即準奏,命趙高前去蘇州將範喜良捉來。
其實,範喜良是獨子,他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根本不在征召之列。秦始皇的捉拿皇榜很快就貼到了蘇州,範喜良的鄰居看見後,趕緊到他家報訊。範母抱著兒子哭著說:“孩子,你趕緊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