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看了,不由發出笑聲。乾隆怒曰:“朕詩雖不佳,你也不可當麵恥笑。”紀曉嵐知道惹怒了皇上,忙巧辯道:“臣非敢笑也,隻因有一古詩句久不能對,今觀禦製七字,恰是天然對偶,不覺喜而失笑。”

乾隆信以為真,忙問是何詩句,紀曉嵐忙告知是李白所寫:

黃鶴樓中吹玉笛

乾隆頓時轉怒為喜,紀曉嵐也暗自慶幸。

紀曉嵐巧對乾隆皇帝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眼看中秋節就快到了,離家日久的紀曉嵐越來越思念家鄉的親人。想到此,他不免愁容滿麵。這天,乾隆皇帝見他鬱鬱寡歡,似有滿腹心事的樣子,便試探道:“紀愛卿,看你終日悶悶不樂,必有心事。”紀曉嵐問:“何以見得?”乾隆說:“朕見卿似有難言之隱,莫非是……”於是口出一聯道: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聞聽,深感聖上細心並體念下情,心頭一熱,激動萬分。但他馬上意識到聖上所說的是個拆字上聯,即“思”字拆做“口十心”,於是倒身跪拜,說:“聖上猜得不錯,如蒙恩準省親,我便……”也口出一聯對道: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言身寸”拚成“謝”字的繁體,“謝君王”三字更讓乾隆聽之開懷,聖心大悅。紀曉嵐也因而得以歸家歡度中秋。

千叟宴聯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有一次,乾隆開千叟宴。內有一個老者,年高141歲。乾隆得知後便想要考考大學士紀曉嵐,即出句說: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紀曉嵐十分聰明,一聽即明白:60歲為一甲子,花甲重逢就是120歲,加上三七是21歲,不是141歲嗎?他也立刻以同樣的方式對出下句: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來稱七十歲是古稀。古稀雙慶就是140歲,再加一度春秋(1歲),也恰好是141歲。

紀曉嵐挽和尚聯

南嶽廟死個和尚

西竺國添位如來

南嶽衡山上有座南嶽廟,當家和尚新近坐化歸天了。衡陽府劉太守要參加祭奠儀式,請紀曉嵐作一副對子。紀曉嵐立時就答應了,鋪開紙,寫下七個大字:

南嶽廟死個和尚

劉太守心裏一哆嗦:“這算什麼挽聯?這要帶回去懸掛起來,豈不讓人笑話?”可嘴上又不好說。偏偏紀曉嵐又問了一句:“你看如何?”“這個……”劉太守實在不好回答。紀曉嵐微微一笑,接著,又寫了七個大字:

西竺國添位如來

劉太守忙不迭地在臉上堆起笑容,連連拍手稱絕。南嶽廟死個和尚,確實平常,無足道哉,但西竺國添一個如來,和尚成了佛祖,達到了出家人最高的理想境界,這就非同小可。如此化平淡為神奇,其才可見。

蜀中才子李調元

一木壓滾調圓

兩石夾柱照亮

李調元(1734-1803),字羹堂,號雨村,四川德陽市人,乾隆進士。曆任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是著名的文學家、戲曲理論家。自幼好學,父官浙中,少年隨父遍遊浙中山水,錄金石,訪求遺書約萬卷。凡經史百家、稗官野史無所不覽。五歲入塾讀書,聽老師教讀《四書》、《爾雅》,能過目成誦。

相傳李調元小時候很調皮。有一年春天,他隨父親李化楠和老師趙亮外出遊玩。走著走著見有人在碾米,老師說:“我就眼前碾上情景,出一上聯,你可能對?”李調元很有禮貌地點點頭。老師即吟道:

一木壓滾調圓

調元知老師是將自己的名字用諧音法嵌入句中,便想如何答對才好。這時他抬頭,看見遠處半山有座古廟,門前杆上掛著一盞九蓮彩燈,於是便對答:

兩石夾柱照亮

李化楠暗暗稱奇,但因調元在聯中直呼老師之名未免失禮,便斥責他說:“怎麼如此沒有規矩!”倒是趙亮並不介意,笑笑說:“隻要對得好,並不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