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年年底,在弗吉尼亞州約克鎮的決定性戰役中,美法聯軍共同出擊,大獲全勝,迫使7000名英軍投降,號稱“戰無不勝”的英國殖民軍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這為北美民眾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81年6月,大陸會議派出亞當斯、富蘭克林等3人為和平談判的代表,負責一切談判事宜。並命當時不在巴黎的亞當斯和傑斐遜等人到法國與富蘭克林一道工作。由於種種原因,在1781年年底英國的諾思內閣倒台之後的3個月中,與英國之間的預備性談判實際上均由富蘭克林一個人在進行。
諾思內閣倒台後,繼之而起的是洛金漢內閣,富蘭克林的好友舍爾伯恩成為新內閣中的殖民地事務大臣,在未來的談判中,他將擔任重要的角色。
1782年3月22日,英國的科爾蒙德裏勳爵從尼斯來到帕西訪問富蘭克林,並將舍爾伯恩托他捎來的便條交給了富蘭克林。富蘭克林意識到英國方麵願意與美國直接談判了。
4月中旬,英美正式會談開始。富蘭克林為美方談判代表,英國方麵的談判代表是奧斯瓦爾德。舍爾伯恩提出的談判條件:英國決定無條件承認北美洲獨立;至於法國對於英國的條件太苛刻,英國將不予應允,並將決戰到底。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又怎樣對法國和西班牙這兩位盟友交代呢?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利害關係,要使他們融洽一致,實在太難了。富蘭克林實在不願撇開盟友單獨與英國議和。伯爾強外相說道:“講和的條件可由3國分別進行交涉,但3國間要彼此時常聯絡,條約要大家一起簽訂。我想,這樣做並不違背同盟的目的。”伯爾強的話終於解決了和談中最為敏感、困難的問題。和談是漫長而充滿矛盾的鬥爭過程。7月9日,富蘭克林草擬出一份備忘錄。
這份備忘錄包括必要的4點與補充的4點兩部分。
必要的4點內容如下:
一、美國充分而完全地獨立,從美國撤出一切英國軍隊。二、劃定獨立各州和忠實於英國的殖民地。三、對加拿大邊界的界定應恢複至1774年魁北克法案前的狀態,該法案將加拿大邊界擴大到大湖以南至俄亥俄河。四、美國人可自由地在紐芬蘭海岸釣魚,包括捕撈鯨魚。
在獨立處理議和工作的3個月中,富蘭克林堅決維護美國利益,並完成了和談的準備工作,建設性地提出了和談的基本要點,並維持了與盟國特別是法國的融洽關係。11月29日,富蘭克林最終草擬了一個和平草案,這是他做了長期大量工作之後取得的成果。1782年11月30日上午,英美兩國的使者在英美和平草案上簽字。
12月17日,富蘭克林寫下了一封著名的外交信函,機智地化解了美法雙方間的尷尬局麵。富蘭克林這樣寫道:
在簽訂之前沒有征求你們的意見,我們有錯,鐠在忽視了“得體”的問題。但由於這一切並非由於對我們所熱愛並尊崇的國王缺乏敬意,我們希望得到諒解。而至今已經接近完工……不應為了我們一處不慎而使之毀於一旦。當然,如果你們因此而拒絕繼續給我們援助,那整座大廈將坍塌無遺。
我剛聽說,英國人誇口說他們已經分裂了我們。誠然,他們這樣做了,但是這一小小的誤會將成為秘密,而英國將發現大錯特錯的是他們自己。
3天之內,這封寫給法國政府相關部門的外交信函起了作用,美法之間“小小的誤會”終於悄然化解。
1783年9月3日,英國和法國的和談代表在凡爾賽,英國和美國的代表在英國代表大衛·哈特裏在巴黎的住處正式簽訂了《巴黎和約》,美國民眾贏得了獨立,迎來了和平。
這時,富蘭克林的獨生兒子威廉經過深刻的反思得到寬救,他與父親重歸於好。80歲的富蘭克林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說:“很高興你希望恢複過去存在於我們之間的那種親切關係,對我來說,這真是太好了。你說,你感到對國王的義務和國家的關心要求你這樣做。我不該因為你的政治見解和我不同就責備你,我們是人,是不可能不犯錯誤的。我們的觀點是不由我們自己把握的,由環境形成並控製的……”
這是一位80歲的老父向獨生兒子傾吐的心聲,富蘭克林在感情上的確是想回美國,卻又不願離開巴黎。
富蘭克林打算立即回美國去,他說:我在美國的朋友正在一個接一個地死去,而我在國外住了這麼久,以致於對於自己的國家我卻成了外人。1785年5月12日,傑斐遜被任命為美國駐法公使,富蘭克林獲準重返美國。法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決定賜給富蘭克林一幀法王的畫像,而法王畫像的像框則鑲有480顆寶石。法王路易十六特意送給他一頂裝飾華美的轎子,並命人抬著富蘭克林去往港口。
7月25日,船起錨了,富蘭克林永遠地離開了雖然不是祖國,卻被他留戀至深的巴黎和那裏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