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綾懷揣著忐忑,告別略顯擔憂的傅蓉,隨安妃派來的宮女們到了永福宮。
永福宮隸屬於東六宮,正好與西邊韓貴妃的重華宮遙遙相對。也是和重華宮同等奢華的大宮殿,隻不過,有一點不好的是,永福宮離皇上的太和宮有些距離,反而與太後的慈安宮更近一些。
這麼安排,倒是與安妃的出身有絲絲縷縷的關係。安妃是太後娘娘的表侄女,也就是皇太後大舅家的孫女兒。倘若安妃沒有進宮為妃,那是要喊太後娘娘一聲表姨的,喊安老夫人一聲大伯娘的。
是嫡嫡親的關係!但若要與忠義伯夫人,或者是蜀州知府施夫人安舒蓉同太後娘娘的親疏相比,那關係還是隔著一層。
此次,雖然她孤身一人前來,倒是未曾遭到刁難。進了宮門,就有傳話內侍往正殿通報,待到她跟著宮女來到正殿之時,就見一身著桃紅宮裝的宮女笑著迎出來,“可是徐姑娘!娘娘等您好久了,快快請進。”
將徐青綾引到殿中,那宮女扭頭笑說道,“蜀州知府家的施姑娘比姑娘早來了一步,正坐著陪娘娘說話呢。”
徐青綾回以淺淺一笑,隻道,“不知姐姐怎麼稱呼?”也不問安妃尋她何事,更不詳問那宮女透露給她的消息。
“喊我紅纓就是了!”
紅纓說著上前幾步,向正親熱地拉著施憶彤的手笑談的安妃稟道,“娘娘,徐姑娘到了。”
聞言,安妃將視線轉向徐青綾,掛著淡笑,顯得極為平易近人,“你就是徐青綾。”
徐青綾上前一步行了大禮,“臣女徐青綾請安妃娘娘安!”
“起來吧,紅纓賜座!”安妃擺擺手,讓徐青綾起來。
與韓貴妃不同的是,安妃絲毫不擺架子!
徐青綾在施憶彤邊上坐了,施憶彤這才回過頭,對徐青綾和善地一笑,形容柔和,端方有度。
安妃見此,笑道,“想必你們是認識的,都是同一屆的秀女,必然是在一道學得規矩。”
徐青綾摸不準安妃的意思,隻含蓄地道,“與施姑娘在正殿上見過。”
隨即,眉眼望向施憶彤,兩人相視一笑,算是達成共識,將在雲秀宮門前的那次意外相見偷偷隱去。
安妃的笑意深了,指著一人介紹道,“徐五姑娘是三皇子妃的娘家妹妹,憶彤呢,是本宮娘家二姐姐的女兒。”
蜀州知府夫人安舒蓉在家中行二,而安妃恰好是行三,兩人的父親,武國公與安少傅是嫡親的兩兄弟。
徐青綾這才知曉施憶彤與太後竟有如此緊密的關係,施憶彤要喊太後一聲姨外祖母才是。這也多多少少解釋了太後為何會如此頻繁地召見施憶彤。讓她在眾秀女中拔得頭籌,也不過是為她謀算一樁好婚事。
隻是,對於無親無故的她,安妃為何會如此多餘地暴露出施憶彤的身份?
正當徐青綾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安妃說起召她們二人過來的緣由,“明日是九公主的十二歲生辰,因九公主年歲還小,不宜大肆操辦,我想讓人在永福宮擺上一桌酒席,九公主可請些知交好友來為她慶生。”
說罷,眉梢一挑,笑看二人,道,“之所以請你們過來,是因為我想替九公主邀請你們二位參加宴席,不知你們可是願意?”
安妃生就一副圓盤臉,常年掛著淺笑,看著可親可愛,令人覺得好相處。也是這點,往往會讓人忽視她的地位與品性。
然而此刻,安妃的神情中帶著抹嚴厲,不知是久居高位,還是本性如此!顯然,此次的邀請並不是在征求二人的同意,而是明擺著下了命令,不容人回絕。
徐青綾雖然還弄不清安妃的目的,但還是跟著施憶彤應下了。
自她二人答應後,安妃才真正和顏悅色,與她們閑聊宮中的諸事。
“母妃,母妃!”一道焦急地聲音傳到殿內,徐青綾抬眼,剛好瞧見安妃的臉色變了變。
不過幾息,殿內便竄入一道鵝黃身影。
隻見她跌跌撞撞地跑到安妃跟前,攥住她的衣衫,不滿道,“母妃,您怎麼可以讓紅絡過來呢,明日可是我的生辰!”
安妃眼角閃過一抹不可言喻地神色,隨即,又不動聲色地看了徐青綾一眼,見她沒有對九兒的話生疑,才按捺住心神,拉開攥著她衣衫的手,道,“九兒,母妃以往教你的規矩,你都學哪了?沒看見母妃這有人嗎?如此莽莽撞撞的!明兒個就是十二歲了,還是這般不懂事!”
聞言,九公主才意識到殿內有外人,遂,忙從安妃手中掙脫,收了方才的焦躁神色,一下子變得端莊肅穆起來,並用皇家人特有的矜持看了兩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