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給孩子的思想鬆綁,創造力是成功的源泉(3)(1 / 3)

有時候,當男孩對某些事物表現出好奇或者興趣的時候,家長不妨讓他們自己去體驗一番。因為再也沒有什麼比親身體驗來得更直接、更深刻了。為了孩子的安全,而去限製孩子的一切行為,隻會讓他們失去探索的機會及欲望。當他們在未來社會中麵臨新事物的時候,就會退縮,不敢嚐試。因此,家長不如換個角度思考一下,讓他們從小就親身體驗一些事情,長大後他們便會少走些彎路,少經曆些磨難。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禮物!

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男孩會產生一定的危機感。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大多數能力平平或發展稍落後的男孩來說,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較少。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多培養孩子的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體驗自己的力量和成就,並在成功的喜悅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自己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聽聽他是怎麼想的

當孩子對某一件事有疑問時,不要急著去思考該如何回答他,你可以利用此機會激發他去思考,反問他,讓他先說說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小男孩的想法難免有些幼稚,但是這種方法可以訓練他們的思考能力。耐心地傾聽和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千萬不能以大人的意願和經驗對孩子的一切進行安排。當孩子追根究底的時候,父母不要嫌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特別是所問的是自己也不清楚的問題時,更需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去探究。

有一次,正在讀幼兒園中班的兒子興衝衝地來到李女士的身邊,然後說道:“媽媽,你知道嗎,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老師讓我們每個小朋友都畫一幅畫,下次上課的時候還要進行比賽呢!哪個小朋友畫得好了還會有獎勵呢!”

當時李女士正在全神貫注地寫文章,她心不在焉地說了一句:“好了,我知道了,你自己先畫吧!”於是兒子就知趣地躲到一邊開始認認真真地描摹起來。過了沒多長時間,兒子又來到了李女士的身邊,不過這時候他的畫已經畫完了。他一邊指著畫,一邊說道:“媽媽,你看這是我畫的房子,這是一些小樹。”

李女士接過兒子的畫一看,大失所望。她看到的房子和樹木都是東倒西歪的,很不漂亮。李女士很少見兒子這麼不認真,於是很生氣地說道:“兒子,今天你怎麼這麼不認真啊?你看看自己都畫了一些什麼東西,看看畫的這些房子全都是東倒西歪的。馬上給我重新畫一遍。”

兒子聽到這話以後立刻就委屈得大哭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就嘟嘟囔囔地說道:“媽媽,為什麼你對別的小朋友都很好,總是麵帶微笑的和他們說話,可是一到我這你總是生氣呢?”

李女士一聽便彎下腰說道:“那你說說為什麼要把房子和小樹都畫成這個樣子,這難道還不是不認真嗎?”

聽到媽媽說這樣的話後,兒子的情緒明顯的有了好轉。他立刻煞有介事地說道:“媽媽,因為我畫的是災區小朋友的家啊,因為他們那裏發生了地震,所以他們那裏的房子和樹都歪了啊!”

“原來是這樣啊!對不起,寶貝兒。剛才是媽媽錯怪你了,現在你能不能把發生地震之前的房子和小樹畫出來呢?”兒子的回答讓李女士感到非常意外,她不知道在兒子幼小的心靈裏竟然藏著這樣奇怪的想法。不過到最後她還是找到了一個方法讓孩子又重新畫了一遍。

雖然男孩的年齡還很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父母在麵對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主觀意誌強加到他們的身上,而應該問問孩子,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父母隻有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再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曾經有這樣一個小男孩,他的爸爸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修鞋匠,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於是家裏人就開始想著為男孩的未來找一條出路,奶奶說讓他去做文書,媽媽說讓他去學裁縫。不過當她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決定問問孩子的想法,這個小男孩被舞台上耀眼的光環迷惑了眼睛。他堅持要做一名出色的演員。媽媽和奶奶聽了他的想法後,也就不再堅持她們各自的意見了,他們選擇尊重並支持孩子的想法,並且對他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職業,就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等到小男孩14歲的時候,這個懷揣著演員夢想的少年一個人來到了哥本哈根。在那裏他費盡周折找到了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員,然後並以最真誠的態度向對方表達了自己想學跳舞的夢想,可是他卻遭到了拒絕。之後他又輾轉來到了一個劇團所在地,可是這一次他不僅沒有幸運地被留下來,並且還遭到了劇團老總的冷嘲熱諷。因為他長得實在太瘦了,距離一個形象完美的演員還有很大一段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