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愛心的關鍵時期就是兒童時期,所以父母要想讓你的男孩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的話,那麼就要從小開始培養他的愛心。父母不能總是忽視孩子的感受,在給予孩子關心、疼愛的同時要給他創造一個展示愛心的機會。父母要讓你的男孩深切地體會到被別人愛著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這時候他就有可能意識到要去愛別人。
對於你的男孩來說,他接觸的最頻繁的人莫過於父母了,所以父母對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家長就必須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用一點一滴的小事來影響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到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等。
與此同時,家長還應該讓你的男孩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讓他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感受他人的情感。當你的男孩和你一起探望病人的時候,你就可以讓他想象一下假如現在生病的是自己的話,自己將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如果孩子能夠這樣想的話,他就能為他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了。
中華傳統美德講“百善孝為先”,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男孩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可是父母必須明白這種特點並不僅僅是與生俱來的,他需要一個後天的培養過程。隻有你的男孩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時,他才能更好地做到這一點。
父母還應該讓孩子明白愛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孩子的愛心也需要父母的精心嗬護,隻有這樣孩子的愛心才會從萌芽狀態逐漸地長大。到最後你的男孩就會成為一個孝敬長輩、尊重老師、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的人,而孩子早先那些蠻橫無理、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就會無影無蹤了。
愛真實的他,而不是你期望的他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男孩的身上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孩子身上的這些缺點總是會勾起父母無盡的擔憂。幾乎每位家長都為孩子的未來畫好了一張美麗的藍圖,可是現實中孩子身上的缺陷與不足卻成了家長的一塊心病。
家長理想中的孩子的樣子總是和現實中的人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家長應該學會接受並熱愛你現實中孩子的樣子,而不是花費很多精力在一個虛無縹緲的人物上。因為太過於理想化的事物,往往是不存在的。如果家長在麵對孩子的時候表現出的總是一副非常失望的樣子,那麼就會給親子關係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任何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對於孩子來說,來自父母的接受和肯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希望真實的自我能夠得到他人的接受,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這種真實的自我是孩子的一種本性,是孩子的一種生活狀態和學習的心態,並不是指孩子幹了多少好事,或者自己的表現完全符合父母的意願等。
如果你的男孩永遠按照你的吩咐做事情,孩子的個性就會逐漸地泯滅,並很難對真實的自我感到滿意,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家長要正確地對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讓孩子在合理的期望中健康成長。
家長必須明白男孩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家長不能夠把孩子當成是替自己完成心願的一個工具。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尊重孩子合理的、積極的欲望與需要,同時給孩子製訂一個合理的目標,激勵孩子不斷地奮鬥。下麵幾點可以幫助家長給孩子製訂一個科學的期望值。
1.征求孩子意見,提出科學期望
家長要對孩子的現狀進行了解,然後在孩子目前的基礎上提出一個更高的期望,但是這個期望要告知孩子,而且要得到孩子自己的認可。同時還應該讓孩子明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應該做什麼,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的話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李平已經是一名初二的學生了,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裏算是中等的。可是爸爸媽媽總是跟他說一定要考進班裏的前十名,盡管他已經跟爸爸媽媽說現在自己的學習已經很吃力了,可是爸爸媽媽絲毫不聽李平的解釋。並且堅持說既然是同樣的老師講的課,別人能考好,那麼自己也能考好。為此李平煩惱了很長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的父母什麼都不懂,隻是一味地要求自己考一個不錯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