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總是充滿苦與樂,正是由於苦與樂的交織才構成了完整的人生。那麼大家該如何看待人生中的苦與樂,並最終從苦與樂中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古往今來,那些成功者的事例告訴大家,隻有承受非同一般的苦楚和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你認為的幸福一定是快樂的嗎?你所經曆的失敗又是否一定是痛苦的呢?隻有正確認識人生中的苦與樂,你才能輕鬆作出取舍,進而獲得生命的真諦。
何為苦,何為樂
人的一生如同在海上航行,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盡善盡美的人生並不存在,隻有經曆過酸甜苦辣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常常會因為陷入困頓之中而感到痛苦萬分。其實,苦難不一定總是帶來痛苦,苦與樂相依而存,苦可以向樂轉變,它們之間隻存在一步的距離。
如何看待苦與樂,是人生哲學中的一大學問。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存在著種種困難,擁有正確的苦樂觀,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堅定地奮鬥下去。
何為人生之苦
有人說生活的困頓便是苦,也有人說生離死別才是苦……苦的範圍可謂無窮之大。然而,從本質上來看,苦產生的根源正是一個人的心境。一個人若不能在個人修養和理想追求等方麵達到一定的高度,便不能看透人生的真諦。因此,有些人遇到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便呼天搶地,破罐子破摔,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人生可謂苦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倘若在挫折麵前仍然鎮定自若,樂觀曠達,那麼痛苦便會縮減許多。
苦由心生,任何挫折和不幸都可能成為苦;而榮華富貴、一擲千金卻也同樣可能是苦。
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麼?苦樂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把不能實現目標作為人生最苦的事情,有人則把客觀環境的艱難看做是最苦的事情。
其實,人生最苦的事情莫過於不能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苦不等於痛苦,苦同樣也是一種奮鬥著的狀態。對一個兢兢業業、夜以繼日寫作的作家來說,創作是辛苦的過程,但這種苦卻是值得的,是作家所心甘情願的;在長征過程中,紅軍跋山涉水的旅程無比的艱苦,但沒有這種艱苦的付出也不會迎來勝利;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可謂苦到極點,但苦功之後便能實現上進之誌。
總而言之,人生最苦的事情在於不能苦。
何為人生之樂
有人說有錢有勢、吃喝玩樂是快樂,也有人說精神上的滿足與幸福才是快樂。其實,快樂的實質並不僅僅意味著生活的安穩、舒適。吃喝玩樂也許能使人獲得感官上的滿足,但不能使人獲得真實的愉悅。換句話來說,樂亦從心生。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真諦的愉悅才是真正的快樂。升官晉爵、金榜題名固然是快樂之事,殊不知在這榮耀的背後正是艱苦的奮鬥。讓人真正感到快樂的並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那一番奮鬥的過程。沒有經曆吃苦奮鬥得到的名利與榮耀,隻能徒增人的懈怠和空虛。
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有人把實現自己的夢想作為人生最快樂的事情,也有人把物質上的享受作為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其實,真正的快樂源自對生命意義的領悟和體會,而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在於能夠經曆艱苦奮鬥之後實現自己的夢想。古有陶淵明,一生窮困卻不為五鬥米折腰,對他來說“禾鋤田頭,采菊東籬”便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當代保爾”張海迪克服了身體殘疾之苦,以超強的毅力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文小說,對她來說戰勝病魔,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是快樂的。
總而言之,人生之樂在於能從苦中品嚐到樂。
苦與樂相依而存
苦與樂是相互聯係的,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有苦也有樂。成功的快樂,必定經曆過艱苦的奮鬥。
沒有苦,又怎麼能體會到快樂。人的心境決定著一件事情的苦與樂,有人豐衣足食依舊愁眉苦臉,而對於乞丐來說一碗米飯卻足以讓其感到快樂。人生的苦與樂不是絕對的,苦可以轉化為樂,樂亦可以轉化為苦。生命的意義關鍵在於如何去看待苦與樂的內涵,為了夢想而奮鬥的過程是艱苦的,但當回頭之時卻能發現不少值得回憶的快樂。
鋼琴大師貝多芬在失聰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創作,他將對現實的失望與憤怒轉化為音樂創作的靈感與動力,從而創作出了無數聞名世界的作品;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索倫·克爾凱郭爾,他一生致力於哲學的研究,即使經曆無數的阻撓與劫難,他仍然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研究。
很多人都感到命運的不幸和痛苦,但真正能夠將痛苦轉化為奮鬥的力量的人卻隻有一小部分。當一個人經曆過痛苦,最終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時,才能明白苦與樂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