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害羞的小皇後業依靈(1 / 2)

黃衛整個人都是迷迷糊糊的,想想中國古代時期,爵位的分封製度,心中也是十分的糾結。到底該怎樣搞才合適,而且大家的反對聲音最小呢?好像根本不可能吧,黃衛暗自想。

原始部落時期姑且不算吧,從夏商周開始都是施行的分封製度,將一個寵臣或者是王子封到一個地方去,並且是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這樣的辦法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非常好的,古時候地廣人稀,分封出去一些也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隨著時間的發展,也是出現了一些問題,直接就是造成了春秋戰國的場景,最後是秦始皇這位五百年出一個的人物統一了整個華夏族群,建立了大秦帝國。

後來秦始皇覺得這樣的製度有些不好,不利於帝國的統治,於是就在全國施行郡縣製度。秦國施行法家的製度,民生載道,六國貴族和義民起身反抗,最後,流氓出身的劉邦建立大漢,天下始安。

劉邦將秦帝國失掉天下的理由講成製度不安,於是就又分封功臣宿將和皇親貴族為各方諸侯。後來白馬世盟,隻得同姓為王,也成為封建製度的一項規定。漢武帝時期,為了進一步的加強皇帝的權利,各位諸侯王的勢力也是被進一步的減弱,分封的製度也就是名存實亡。

…………

…………

根據以上的諸多曆史方麵的資料,黃衛加以深刻的研究,並且進行了多次考證,最後他還是覺得明清時期的爵位製度比較成熟,可以應用和借鑒的地方也是比較多的。

明朝諸位王室都是加封於全國各地,具體分封在什麼地方,就是按照皇帝的親疏,雖然主觀性強了一點,但也是無可厚非。這樣做可以說成功的避免了同皇室成員之間的內鬥,諸位皇子在各地沒有實權,沒有聖旨不得離開封地半步。皇室本來就是沒有自由之身,既然選擇了榮華富貴,就不要羨慕別人兒孫之樂。

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清貴族,則是很少有出得北京城的,除非是帶領八旗子弟外出討伐叛亂,在外麵戰鬥。這樣也就造成了清軍入關時期的鐵軍八旗兵,最後全部成了酒囊飯袋,全部不能指望。皇上想要打仗,主要靠的是漢軍旗和綠林旗的軍隊,八旗子弟隻知道享樂。

相比於大宋現在的狀況,距離皇族比較近支脈人數比較少,就是把整個皇家算起來,男丁人數也不會超過百人。這樣弄起來就是比較簡單了,人數比較少,也不會因為分封諸王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想了一想,也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根據以往的慣例,黃衛又是去找皇後去了,找女諸葛商量一下,也讓她見證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雖說並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吧。

皇宮有些大,也有些陰森,多走幾步也就熟悉,沒有了恐懼,更多的是見得美人的欣喜。從乾清宮走到坤寧宮,就算是有些距離,也抵不過一顆赤子之心。

推開厚重的紅漆木門,黃衛依稀記得第一次見到這種門時心中的恐懼,按照現代人的看法,這種門窗都是出現在鬼電影裏麵的呀。紅色縱然喜慶,也不是萬事喜慶呀,黃衛以一個現代人的看法認為紅色真是俗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