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包容即善良:是善待別人更是善待自己(1)(1 / 3)

人要有善良之心,也要有寬和之念,隻有這樣,人們在麵對成功與失敗、高貴與卑賤、喜悅與懊喪時,才能不驚、不怒、不卑、不亢。沒有指責,沒有怨恨,沒有陰謀,隻會寬以待人,珍視友誼,包容他人的過失,諒解他人的錯誤,事事為他人著想。因為,我們知道善待別人即是善待自己,包容才是人間最動人的情操。

包容是人間最動人的情操

對別人包容,你才會有慈悲之心。假如人人能夠平心靜氣地去麵對仇恨,放棄不必要的爭鬥,那麼很多悲劇就不會上演,人生也將會呈現不一樣的風采。

著名主持人白岩鬆曾經給自己剛剛出生的兒子寫過一封信,並將其作為兒子人生之始的禮物,投進了未來歲月的信箱。他在信中寫道:“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選,那麼孩子,就先把寬容挑出來吧!寬容能鬆弛別人,也能撫慰自己,它會讓你把愛放在首位,萬不得已才動用恨的武器;寬容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輕;寬容還會使你不至於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衝突,都不會在寬容的心靈裏過夜。於是,每個清晨,你都會在希望中醒來。一旦你擁有寬容的美德,你將一生收獲笑容。”

可以說,寬容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對很多人而言,寬容別人雖然有些不易,卻也不難,關鍵是要看自己的心靈怎麼去抉擇。

佛曰:“一念境轉。”假如我們選擇了仇恨,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夾雜著黑暗。反之,假如我們選擇了寬容,將仇恨的包袱丟棄,做到“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方收獲的是一份溫暖,一絲光明,而我們自己同時也收獲一份心靈的感動。

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在歐洲醫學界聲名遠播。他不僅是一位醫術十分高明的眼科醫生,而且還曾獲得過諾貝爾醫學獎。他的父親文諾·古爾斯特蘭德同樣也是一位很有名氣的眼科醫生。

老文諾有一家規模不大的眼科診所,開設在貧民區內。同在貧民區的還有一家醫院,這就是瑪爾蓋醫生所開的醫院。老文諾行醫濟世,救治了大量窮人,同時他精湛的醫術使得歐洲各國的患者也經常慕名前來看病。

時間一長,瑪爾蓋心裏就不高興了,因為老文諾的小診所搶走了瑪爾蓋醫院的大量客源。有人向瑪爾蓋建議可以請文諾來瑪爾蓋醫院主持眼科,但是瑪爾蓋認為文諾沒有文憑,因此毫不留情地將他拒之門外,還大大奚落了他一番,這使得老文諾內心異常憤懣。他的兒子阿爾瓦也十分生氣,發誓定要幹出一番成就來以替父親爭口氣。

兩年以後,阿爾瓦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瑞典醫學院。學業結束之後,他回到父親的小診所,繼承了父親的全部事業,與瑪爾蓋醫院競爭起來。此後,阿爾瓦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28歲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轟動一時。30歲時,阿爾瓦被任命為斯德哥爾摩眼科診所所長。

老文諾家族在阿爾瓦的經營下快速崛起,瑪爾蓋這時才後悔當初不該把事情做得太過絕情,以至兩家關係越鬧越僵。就在這個時候,瑪爾蓋家的小女兒芬妮患了十分嚴重的眼疾,而瑪爾蓋醫院裏的眼科醫生對此竟然都毫無辦法。為此,瑪爾蓋不惜重金聘請北歐各國著名的眼科專家前來診治,但是無人能治得了芬妮的眼病。一想到女兒從此可能要過暗無天日的生活,瑪爾蓋心痛不已,但卻無可奈何。最後,芬妮無可奈何地提出請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為自己治療眼病。

善良的阿爾瓦沒有因前嫌而袖手旁觀,對待芬妮的病情和對其他病人一樣重視,最終治愈了芬妮的眼疾。

阿爾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包容。他以德報怨,忘記了別人施加給自己和父親的歧視與冷遇,並以平和的心態去治療珍妮的眼病。這份涵養和胸襟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這就是包容的力量,這種動人的力量令人感動,令人敬佩。

包容能讓人忘掉別人施加給自己的傷害,也能讓人由惡轉善,在心靈的洗禮中重新認識自己。而一個能寬恕別人過失的人,實際上也正是世上最解脫、最快樂的人。

佛教說“善因會結善果,惡因會結惡果”。包容不是對他人過失的縱容與包庇,它是一種美德,是以善心種慧根,以慧根結善果。

【包容術】

包容是以自己的大度之心來喚醒別人心中的關愛與善良。不要計較昔日的仇怨,用善感召“性本善”的人們。對一個心中滿是慈悲的人來說,包容就是人間最動人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