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包容即看開:放棄該舍棄的,收獲該得到的(1)(1 / 3)

過去的已然過去,將來的還在憧憬之中,隻有當下的才是最真切,最易於把握住的。忘掉往昔的失意、傷害、過失、迷惘,珍惜眼前的幸福,放下心中的負擔,把煩惱沉入心底,不要和過去過不去。隻有這樣,你才能輕裝前行,隻有放棄那些錯的,才有機會和對的相遇。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幸福

過去的已然逝去,不要太在意曾經的失敗,也不要過多地留戀以往的輝煌與成就,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全部精力放在現今該做的事情上。

立足當下,珍惜眼前的幸福,我們才能在紛繁蕪雜的環境中得到寬慰,在顛沛流離的旅途中享受精彩的瞬間,在不離不棄的感情道路上感受愛與包容。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曾對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講述自己的故事:丈夫年輕的時候有過外遇,然後離開了這個家庭,隻剩下自己一個人艱難地撫養尚未成年的孩子。後來,貧病交加的丈夫被趕了回來,無處容身。她不忍心他流離失所,便把他帶到醫院悉心照顧,沒想到他不僅不領情,反而對她粗暴打罵。

“不管怎麼樣,我就是不想和他離婚。”老太太一邊掉淚,一邊說。

一番交談之後,禪師知道老太太最大的痛苦是不得不照顧她的丈夫,然而心中的那口氣卻又難以咽下。在禪師的寬慰下,老太太向禪師問道:“要怎麼樣才可以將心中的怨氣消散呢?”

禪師聽完,笑著說道:“您看,如今您雖然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卻仍舊耳聰目明,這多好;現在您還願意悉心照料自己的丈夫,這份心意有多好;您的孩子在您的撫養教育下也全部事業有成,這多好。就您的一生來說,還有比現在更美好,更令人欣慰的嗎?”

老太太聽完禪師的話,原本愁苦的麵容舒展開來,然後靜靜地體味著這些話。禪師進一步向老太太說道:“如同現在一樣,這一刻比任何時刻都顯得更好!”

此後,當老太太的丈夫再次向她惡語相向的時候,她就想起了禪師的偈語,心中的怨氣也就逐漸減少了。

後來,當再次麵對禪師的時候,她感慨萬分地說:“現在感覺好多了,因為我不再計較丈夫的所作所為了,就人生而言,確實是沒有比當下更加美好的了。”

心念一旦得到改變,磨難終會結束,幸福的花朵也會盛開。不久,老太太的丈夫終於走到她的麵前,哭著說道:“我對不起你!”

老太太眼含淚水,輕聲說道:“對於你所做的一切,我都已經原諒了。因為禪師曾經告訴過我,就人生來說,沒有比此刻更為美好的了。”

說完,兩位垂下淚滴的老人雙手握在了一起,他們終於願意讓彼此回到當下,重新過日子,安享晚年。

老人在大悟中參透了生活的哲理:就人生而言,確實是沒有比當下更加美好的了。夫妻的感情如此,其他諸事皆然。

《靜思語》中講到:“前腳走,後腳放。”意思是說昨天的事就讓它過去,把心神專注於今天該做的事。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歲月如匆匆過客一般,轉瞬即逝。我們如若能把該放下的都放下,讓自己在當下生活中,過得快樂而又充實,這才能真正領悟到生活的真諦。

不要過多地回憶過去的榮辱得失,有時回憶隻能帶來憂傷與頹廢,還有可能消磨人的意誌。年輕人喜愛夢想未來,所以才有奮發的動力;老年人都習慣回憶自己的過去,所以才會頹唐惋惜。未來雖然是人們最喜歡憧憬的,然而又是最不實際的。用平常心對待人生每一個階段的人,才會活得更自在,更舒心。

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主持人曾經用同一個問題問了很多人:多少歲才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齡呢?

一個小女孩說:“兩個月,因為兩個月大時會在大人懷抱中得到其他人的愛和照顧。”

另一個小孩說:“3歲,因為不必去上學,不用做大量的作業。可以玩耍,可以吃很多東西。”

一個女孩說:“16歲,那時就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了。”

一個少年說:“18歲,那時高中已經畢業,就可以和朋友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一個男人說:“25歲,因為那時自己的活力是最強盛的。”

一位女士說:“45歲,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完成了撫養子女的義務,可以享受一下含飴弄孫的樂趣了。”

一個男士說:“65歲,因為到了那時,自己悠閑的退休生活就已經開始了。”

最後一個接受訪問的老人說:“其實每個年齡都是最好的,好好享受並珍視你現在的年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