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飼養豬、牛、狗、貓等牲畜,如果對它們了解得越多、越正確,飼養就越順利。
——鬆下幸之助
鬆下幸之助力求把他的管理法則,加入具有人性的元素,努力做到以人為本。無論是在企業內的管理上,或與顧客之間的關係,都是從人的觀點出發。
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買和賣。企業是賣,把生產出來的貨品賣出去。消費者便把貨品買入,隻是在貨品賣出以前,企業實在要做很多的工作,相當複雜。不過,歸根到底,這還是人的活動。沒有人的活動,就沒有經營可言。籌劃賣貨的企業家是人,買貨的消費者也是人。因此,鬆下幸之助認為,無論做什麼生意,想要經營得好,就一定得從人的觀點來看人。除了從人的觀點以外,不可能有別的更有效的觀點。
鬆下幸之助非常重視以人的觀點看人,他認為這可以用於經營企業,也可以用於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外形不同,思想也不同。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但是卻依然有明確的共同性。越是了解人,便越容易與人相處,也越容易與其進行互利的互動。就此,鬆下幸之助使用了生動的譬喻:“就好像我們人類飼養豬、牛、狗、貓等牲畜,如果對這些動物了解得越多、越正確,飼養就越順利。”鬆下幸之助把這套從人的觀點看人的法則,應用於管理方麵。企業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而是由很多人員組成。當中有基層員工,有中高層的管理人員,也有負責最高決策的董事局。鬆下幸之助身為最高的領導人,他需要從多方麵思考這些受管理的人,以便能了解這些人。然而,他受到企業規模的限製,因為規模越大,要了解個別的人就越不容易。麵對這樣龐大的企業,有這樣多的員工,他除了透過了解人的共通性去看人之外,還要了解自己,因為自己也是人。在認識自己以後,就更加有利於發揮自己作為領導人的責任和義務,因而更善於管理,工作也將容易得多。
麵對消費者,情況也是一樣。消費者也是人,他們有其需要,有好惡。企業家要把產品銷售給消費者,賺取消費者的錢,就需要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