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把充實健康心靈的蠟燭點亮(5)(2 / 3)

這個故事具有現實意義。當你的工作和事業有了特別的表現,你要記得不要獨享榮耀;如果你的生意紅火了,賺了大錢,也不要把所有的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注意到這一點,我相信你獲得的榮耀能夠助你更上一層樓,你的人際關係也將更進一步。

如果你成功了,記得感謝。為什麼那些名人接受采訪的時候,總要感謝一堆人,家人、老師、同學、朋友、領導、工作人員甚至對手……你不要認為這是華而不實的形式,不值得效仿,這恰恰是你必須做的事。記得感謝同人的協助,尤其要感謝上司和地位高的人,感謝他對你的提拔、指導、支持或授權。這絕對不是諂媚逢迎,而且足以消除別人對你的嫉妒,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榮譽與成功聯係在一起,你的感謝會讓別人反過來感謝你注意到了他。如果你感謝的是下屬,你得到的將更多,他們會更加賣力地為你工作。

如果你成功了,記得分享。道理很簡單,就像你親手培植、灌溉的果樹,最終碩果累累,你把一小部分分給附近的人們,他們會為你祝福,稱讚你,希望你來年獲得豐收;如果你把那棵樹圈起來,防著守著,別人恐怕就會詛咒你的小氣,有人可能還會偷你的果實,更糟的是,你的樹幹甚至會被人砍掉。你的主動分享會讓別人有受尊重的感受。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種,小的成功請吃糖,大的榮耀請吃飯。俗話說得好,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別人分享了你的成功,就算想和你作對也不好意思了。

獨享榮耀的人讓別人的人生變得暗淡,甚至覺得你的存在是一種威脅。如果你懂得感謝、分享和謙卑,就等同於向別人保證:“沒有你就不會有我的今天,你成功的機會就要到了!”消除了別人的不安全感,你自己就安全了。

懂得感恩是上天賜予我們的一種能力,沒有人可以憑借自己獨自的力量去完成一項輝煌的事業,哪怕隻是一件小事,也絕對不是你個人努力的結果。成功是各種合力會聚在一起的結果,我們實在是需要去感謝別人的。懂得感恩的人是心智成熟的人,生活賦予我們太多的恩賜。隻有懂得感恩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喜悅。

不忘自我教育和完善自我

成熟的心靈,完善的人格,逐步獲得的通達和成就感,個人的社會人格的所有較高的能力相組合,獲取廣泛的知識的興趣和感情上的愉悅。這就是自我改善的各個階段應該達到的終極目標。

1956年2月,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對依薩克·普萊斯勒的專訪:普萊斯勒先生白天在一家百貨公司做售貨員,他用4年的時間完成了高中夜校教育之後,又進入布魯克林學院夜校,準備完成大學課程,然後繼續研讀法律。在大學一年級的一篇題為《快樂是什麼?》的作文中,普萊斯勒先生寫道:

“拿下高中文憑,進入大學,然後期待著做一名律師——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這期待就能增添我內心的快樂,”普萊斯勒先生說,“大學要5年或更長的時間,這要看我努力的程度,然後法律學院的學習又需要5年。”

在年輕人看來,這個計劃充滿了抱負,不是嗎?但依薩克·普萊斯勒是在他剛剛度過60歲生日之後進入大學的。他懂得,對於一個成熟的人,學習應該是任何年齡都可以繼續的快樂體驗。

教育不應該局限於校園內,必須有自己的一套正規的課程。

哈佛大學前校長A.勞倫斯·洛威爾博士曾經說過,大學教育或教育培訓製度所能教給我們的隻是如何幫助自己,我們必須學會教育自己。教育貫穿成長的全過程,是一種心靈所需的自發的運動,是一個擴充心靈發展的過程。

一旦我們了解了這些,自我教育和自我改善便成了我們無論身處生命中的哪個階段都可以追求的令人興奮的體驗了。沒有什麼能比開發出樂於在晚年繼續攝取知識的熱情更好的投資了。

得州一位律師的妻子,同時也是5個兒子的母親,在兒子們受過大學教育和技術培訓,成為專業和生意上的負責人之後,這個五十多歲、做了祖母的女士入讀得州大學,並在4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現在,她七十多歲,已成為寡婦,但可別把你的同情心濫用在她身上!她機敏、可愛,整日為社區工作忙個不停,她多的是朋友和仰慕者,每一個與她接觸過的人都說她會對人產生激勵和啟發。她的兒孫們都非常敬愛她,都很珍惜她與他們在一起的每一次機會,雖然這種機會少之又少。她為自己培養出成熟的心靈,如今她享受的是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