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棄之美
人生難免空白和遺憾,隻有成熟的人才懂得該放棄時就一定要鬆手。
一位心靈運動的領導者說,這世界上有八成的人太彷徨太猶豫太懶清,但有兩成的人人生過得太努力。太努力也是會彷徨的,但是,你還是得努力,到了最後,再來放棄你的努力。
什麼都沒有的人,“放棄’’對他們來說是容易的,因為他們沒什麼好放棄。許多路即使錯了,還是要走過一遍,就好像釋迦牟尼,如果他的出身不是一位王子,看盡天下繁華,他不會看透,在酒池肉林和升平歌舞的背後那麼空虛。一個乞丐什麼都沒有,沒什麼好放棄,但他們也沒辦法放棄貪婪。
除了生命不能放棄,夠成熟的人,懂得在該放棄時就放棄;不夠成熟的人,到底還是在害怕,放棄之後的空白令人恐懼。
我曾經在把自己搞得很累的工作中掙紮很久,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愛情裏掙紮很久,在自己的原則和人情的矛盾中掙紮很多次。凡事都想有個結果,不想和過去付出的心血在該說再見時千幹脆脆說再見,所以很苦。
我還在忖度,什麼該放棄,什麼不該放棄。看到“在你死後,一定有很多事尚待完成,,這句話時,我苦笑了。為了那些不能放棄的,我們放棄了哪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呢?工作狂的父親為了成就感與責任感,放棄孩子們的童年;女人為了朝朝暮暮而放棄了自己生命可能挖掘的深度;情人們為一時的小小計較和麵子之爭放棄可能有的愛情……如果說,現代人都會計算投資回報率,那有沒有人算得出,在得到一些看得見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相關的美麗像沙子一樣在指間悄悄流去呢?而我們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是有限的,一旦失去,是無法回來的。
我們的腦袋常像一個塞滿食物的冰箱。我們還在盤算,什麼東西應該丟出去。否則,永遠不可能有新的東西放進來。不丟出去,任何東西總會在裏頭慢慢變壞;有些東西,丟了可惜,但放了一輩子,也吃不了。所謂的“人生觀”,大概就是如何為自己的冰箱決定內容物的去留的問題。
我們還在盤算,什麼該放棄。盤算之際,有掙紮有猶豫。沒有人能夠為我們決定,什麼該舍,什麼該留。所謂的豁達,也不過是明白留不得,留了也會無益。
倘若留了也是無益,那就不如放棄。
當你放手的那一刻
貪婪之徒難以成名。即使成名也是臭名遠揚。真正有作為的人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對事物對人都不放手,那就隻有苦!若想活的輕鬆,那就放手。
有個病人在臨死之前異常痛苦,一手抓住床沿鐵欄,一手抓住好友,指甲掐人對方肉中,好友見他如此痛苦,勸他:“你為什麼要抓住生命呢?你放手吧,讓它(生命)去,就好過,就舒服了,我在你身邊,看著你,愛你。”
他聽了寬心了,放心了,一放手,果然就解脫了。
然而這世界的人沒有不抓點什麼的,要不,這世界也就不成世界了。於是乎抓房屋、抓股票、抓丈夫、抓孩子、抓時間、抓金錢、抓欲望、抓夢想,抓得世界紛紛擾擾。
如果上帝造人,不將人類手指抓向手心,那人類也就沒有這麼精彩的人生。
鴨掌不能抓,嘴裏隻有呱呱呱!而人的生命痛苦,也因為抓不到、抓不穩、抓不來。
抓的意念和抓的動作不同。往往抓的意念更磨人、傷人,常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什麼時候肯罷休?往往到傷害了自己才放手。
有兩個小孩,一個手上抓了個球,另一個也要,一手抓過去,對方不給,他拳頭如雨般錘擂下來。
許多時候我們如這小孩,不肯放手,寧願被人沒頭沒腦亂打,還緊抓不放,其實不過為了個球罷了。你或說,那球是我的,沒理由給他。你為什麼一定要那個球呢?不要它不就沒事了嗎?隻要意念說:“我不要了,我放手。”管它誰去拾,反正我不要。
當你放手的那一刻,你就得到了你自己!
花看半香酒飲微醉
花的最佳時刻是含苞待放之時,喝酒則是在半醉時的感覺最佳。凡事隻達七分處才有趣味產生。因此,心境淡泊,才能意趣高遠。
透視榮辱真義
如何看待榮辱?什麼樣的人生觀自然會有什麼樣的榮辱觀。榮辱觀是人生觀的重要體現。
有人以出身顯赫作為自己的榮辱,講究某某“世家”,某某“後裔”。在商品經濟社會裏,榮辱則以錢財多寡為標準。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榮辱觀確實在金錢誘惑下發生了變異、動搖、失落。還有一種是“以貌取人”,把一個人的容貌長相、風度作為劃分榮辱的標準。所有這些均是自私自利和狹隘之人的人生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