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樣的富人,我們顯然是不齒的,但是必須清楚,並非所有的富人都如此,絕大多數富人還是以幫助他人為樂的。
譬如美國的很多富人,他們大都有向慈善機構捐款或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的習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建立比爾·蓋茨慈善基金會,把自己的大部分資產捐給了社會。這些資產已經累計使數以萬計的病人得到救助。美國曾有一個億萬富翁幾十年如一日地向社會捐贈,累計達上億美金。慕名而來的記者問道:“您是從何時開始向社會捐款的?”“有錢的時候。”“那您是何時開始有錢的?”“捐款的時候。”隻有在捐款時,他才感覺到自己是有錢的,隻有在捐款時,他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金錢的價值。這些富有的人並不把金錢作為追求的目標,他們追求事業的成功,而財富隻不過是事業成功的附屬品。排名第二的巴菲特在宣布捐款時,告誡自己的兒子:“自己努力,創造財富。”年輕時為事業拚搏,年老時把財富回報社會,帶著財富死去是一種恥辱,這就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財富觀念。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同情不如你的人,給他們你力所能及的幫助,要知道,得到的快樂永遠都超不過付出的幸福。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遭受的打擊甚至是毀滅性,這時候沒有人會拒絕善意的手。君子會在別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救人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常常會在電影或小說裏看到這樣的片段:一見麵就分外眼紅的對手,當其中一方落難,另一方會伸出援助之手,然後兩人便成了親密的朋友。敵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周圍大多是朋友,所以,時刻保持一顆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
俗話說的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今天你幫助了別人,他可能不會馬上報答你,但是你對他的好處他卻會永遠記在心裏,一旦有回報你的機會,他必然不會錯過。退一步來說,即使被你幫助的人不會報答你的厚愛,但至少他日後不會做出對你不利的事情。而倘若沒有人做不利於你的事情,那不就是另一種有利於你的事嗎?
“諷刺”和“憐憫”是一對善良的忠告者。前者含著微笑使人生可愛,而後者噙著淚水使人生神聖。
——法朗士
給永遠比拿快樂
如果一個人僅僅想到自己,那麼他一生裏,傷心的事情一定比快樂的事情來得多。
故事發生在弗吉尼亞北部,在一個寒冷夜晚,一位老人等待騎手帶他過河,低溫已經令他的胡須結上了一層冰淩。等待似乎漫長無邊,在刺骨的寒風裏,他的身體已經逐漸麻木和僵硬了。幾個騎手路過時,老人都憂心忡忡地看著他們,第一個騎手走過時,老人沒有起身引起他的注意。馬沿著冰凍的路麵奔跑著遠去,留下一陣陣均勻而急促的蹄聲。
第二個、第三個騎手也都這樣過去了。直到最後一個騎手經過老人坐的地方時,老人已被凍得像個冰塊了,他看著騎手的眼睛,吃力地請求道:“先生,您不介意帶一個老人過河吧?我已經走不動而且還找不到路了。”
騎手拉住馬,說:“當然可以了,請上來吧。”當他發現老人凍得已經不可能起身時,便立刻下馬把老人扶上去。這個騎手不僅把老人帶過了河,而且還把他送到了目的地。
當他們接近溫暖的小屋時,騎手好奇地問道:“老先生,在我前麵有幾個騎手經過您的身邊,您都沒有請他們帶您,為什麼輪到我時您卻即刻請求我呢,我有些不明白,這究竟是為什麼?在如此寒冷的冬夜,您為何情願等待並請求最後一個騎手呢?假如那時候我拒絕了您,您又該怎麼辦呢?”
老人聽完,慢慢地從馬上下來,直視著騎手的眼睛說:“因為我自認為對人還有一定的了解。我看到他們的眼睛時,馬上就能感覺到他們並不關心我的處境,去請求他們的幫助也是無濟於事。可是在您的眼神裏,我感受到了友善和同情。那一刻,我堅信在我需要幫助時,您的善良會賜予我脫離困境的機會。”
溫暖人心的一席話讓騎手頗為感動。“非常感謝您剛才所說的,”他跟老人說,“以後我絕不會因自己的事情太忙,而忽略了他人需要友善和同情。”說完,便掉轉馬頭向白宮歸去。這個人便是托馬斯·傑弗遜。
幫助他人不要有太多的借口。幫助他人的同時會使自己得到升華。
如果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一生中留給人們的都是些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以及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輕鬆而愉快。那時你就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高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