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緊,沉住氣,天亮之前趕到‘沙漠2號’還來得及,迅速行動吧!”
貝克韋斯剛與瓊斯通完話,直升飛機帶隊機長塞夫特就跑了過來。“怎麼搞的,晚了這麼長時間?”貝克韋斯劈頭就是一句。塞夫特一臉委曲地回答:“真倒黴,途中遇到了沙暴。”貝克韋斯用眼睛掃了一眼直升飛機,惱怒地質問:“怎麼是6架飛機?那2架呢?”“那2架飛機,1架中途迷航,1架機械故障,來不了了。”塞夫特十分沮喪地解釋著。
原來,從海路出發的8架RH-53D“海馬”直升機於當日傍晚準時開始行動。晚上7點30分左右,8架“海馬”滿載油料,在艦上人員的一片呐喊聲中,陸續從阿曼海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也向一號集結點急速飛去。到一號集結點的距離約為960公裏。飛機進入伊朗時采用編隊飛行,為避開雷達跟蹤采取低空飛行的方式。
開始似乎一切順利。但飛行兩小時後,直升機中6號機的螺旋槳故障警告燈突然報警,6號機為查明故障不得不緊急著陸。飛到最後的8號機見6號機在地麵降落,也緊跟著著了陸。經檢查發現,螺旋槳連杆的壓力已消失。按照規定,應立即放棄飛行。於是,8號機收容了6號機的乘員,拋下6號機繼續向前飛行。
真是禍不單行。1小時後,直升機群遇上了一股大小和密度不明的沙塵,好不容易闖過去,接著又遇上一股巨大而濃密的沙塵,而且持續時間長達兩個小時。直升機群隻好頂著漫天黃沙飛行。由於視野極差,飛行極困難,有的飛行員在雲層中,特別是稠密的塵沙中,失去了平衡感覺,隻能全憑儀器飛行。在這種情況下,5號機顯示航向的陀螺儀又失靈了。鑒於氣象條件越來越差,5號機被迫放棄執行任務,依靠輔助陀螺儀,艱難地飛回了“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貝克韋斯鐵青著臉,心裏盤算了一下,6架飛機,是這次行動最起碼的數字,不能再少了。用4架運“三角突擊隊”隊員和人質,1架運裝備器材,另一架作火力支援,馬馬虎虎可以說得過去。事到如今,也就聽天由命吧。“馬上加油登機!”貝克韋斯下達了命令。
直升飛機的旋翼呼呼飛轉,聲音震耳欲聾。3架C-130加油機開始為直升機加油。它們靠得很近,就像母親給小兒在喂奶。“三角突擊隊”隊員已排好了隊,有的已拖著武器裝備爬上了飛機。
“上校,機長讓我告訴您,我們隻有5架能飛的直升飛機。”一位空軍駕駛員過來報告。
“什麼?隻有5架,為什麼?”
貝克韋斯像遭了雷擊。“那1架飛機主螺旋槳出現裂縫,不能飛了。”
看來上帝實在沒有照顧到這次行動。先是直升機遲到,後又碰上一夥過路人,接著又是直升飛機出故障,預定的8架飛機一下子隻剩下5架!這5架直升飛機無論如何是完不成營救任務的。怎麼辦?路隻有一條,回撤。貝克韋斯心情異常沉重地拿起了送話器。
聽了貝克韋斯的報告,瓊斯將軍好半天才開口說:“上校,我請你考慮減掉一些人,乘5架直升機前進!”
“什麼?”貝克韋斯簡直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減少一些人,意味著人員編組要做大的調整,原來3個人的任務要由2個人去完成,空中也將失去火力掩護,這樣倉促地變更計劃,不僅時間不允許,勝利的把握幾乎沒有。人質救不出來,再把突擊隊搭上去,可不能做這賠本的買賣!
“5架直升飛機完不成營救任務,我以腦袋擔保!”貝克韋斯語氣非常堅定。“如果非要那樣做,等於把我們往狼窩裏扔!”此時,他對上司的敬畏早已拋到九霄雲外,言詞頗為不恭。
“那好吧!我請示總統後答複你。”
5分鍾後,“三角突擊隊”接到了同意回撤的命令。接到命令後,貝克韋斯一聲不吭,兩眼直瞪瞪的,他操起身邊一個軍士手裏的M79機槍,一步步地逼過蜷縮成一團的那些伊朗人。伊朗人全都傻眼了,以為要處決他們,嚇得哆哆嗦嗦地往後退。貝克韋斯蔑視地注視了他們一眼,然後轉身走向那輛梅塞德斯牌汽車。噠、噠……一陣狂掃。此時,突擊隊員們也跟上來了,紛紛舉槍射擊,梅塞德斯牌汽車瞬間變成了一堆廢鐵。
他們傾瀉的不僅僅是子彈,還有那滿腔的怒火,不盡的遺憾!
“撤!”貝克韋斯幾乎是吼叫。
飛機轟鳴,大地顫抖,“沙漠1號”如同開了鍋。2架直升飛機離地了,又2架上去了。C-130運輸機也載上了突擊隊員,準備滑行起飛。
但是,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正在指揮撤離的貝克韋斯上校透過飛揚的塵土,看見最後1架直升飛機搖搖晃晃地拉起,像個醉漢一樣偏向剛才為它加油的C-130運輸機。“停住!停住!不要再靠了!”貝克韋斯打著手勢製止。天哪,晚了!一聲巨響,迸出兩個巨大的火團,猶如彩色的焰火,直上夜空。貝克韋斯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大肚皮”運輸機上的5名突擊隊員和“海馬”上的3名機組人員被大火吞噬了。
“頭,快撤!不然飛機裏的彈藥艙一爆炸,我們全都得留在這裏。”部屬連推帶搡,把貝克韋斯拖上了飛機。
“告訴機組,我要最後看一眼‘沙漠1號’。”根據貝克韋斯的意願,飛機做了一圈盤旋飛行,貝克韋斯心痛欲裂,淚流滿麵,眼睛緊盯著那仍在燃燒的飛機殘骸。
天亮後不久,C-130機群飛離伊朗,前往阿曼灣,這一次武裝營救行動就這樣失敗了,唯一讓他們感到幸運的是在返回路中沒有受到伊朗方麵的攔截。
25日1點,美國政府向外界報道了美軍在伊朗進行的軍事行動失敗了。
美國國民大失所望。但在隨後進行的輿論調查中,絕大部分人員支持軍事營救人質的行動,隻是一部分人擔心人質會因此而被加害,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人質的獲釋將變得更加困難。
正當美國對解決人質問題一籌莫展之時,形勢出現了轉機。原來,在美國對伊朗實施製裁後,西歐各國和日本也對伊朗進行了製裁,使伊朗經濟遭受重大損失。與此同時,伊朗和伊拉克的關係日趨緊張,邊境衝突不斷。1980年7月27日,伊朗國王巴列維在開羅病逝,使伊朗扣押人質的一個重要理由不複存在。
於是,霍梅尼迫於國內經濟的困難,於當年9月12日提出了釋放美國人質的4個條件,即由美國交還伊朗前國王巴列維的財產;取消一切對伊朗的財政要求;保證不對伊朗進行政治和軍事幹涉;解除凍結伊朗在美國銀行資產的命令。
9月22日兩伊戰爭的爆發,加快了人質事件解決的進程。此時的伊朗,急需得到資金和武器援助。11月2日,伊朗議會通過了霍梅尼的4項人質釋放條件。次日,霍梅尼要求學生把52名人質交給伊朗政府,並由阿爾及利亞負責人質的照料事務,美國立即派遣了一個秘密使團前往伊朗進行談判。被伊朗扣押的人質,有1人因病於7月11日釋放外,其餘52人,在阿爾及利亞的斡旋下,美伊雙方最後達成協議,於1981年1月19日全部釋放。持續幾個月之久的人質問題,最終還是以政治解決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