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因從葬起(1 / 2)

“傑哥,你怕死嗎?”

“死?為什麼突然會問這麼奇怪的問題?你是不是生病了?”

黑夜侵蝕著大地,慘白的月光下,一條鄉間小路上卻是異常亮堂。原來,這個小村裏的一位七旬老人在前幾日病逝,按照村裏的習俗,病逝之人要在七天內入土為安,並且要在淩晨十二點將死者下葬。

於是,老人的子女們遵循村裏的習俗,在老人逝世後第三天的夜裏,準備將老人的遺體葬在離小村約有五裏山路的高山上。通往目的地的山路是一條寬度不大的泥石路,最多能容納下三四人並排而行。因此,送葬的隊伍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原本定為二十五人送葬的隊伍被縮減成了隻有十人參與的小隊伍。

整個隊伍的最前方是老人的子女,他們痛訴著老人生前所做的好事。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讓死者安息,當地風俗認為,病逝之人心中憋有一口怨氣,如不能讓死者在下葬前將這口怨氣吐出,那麼死者後人便不得安生。而要化解死者這口怨氣,唯一方法就是死者的至親在送葬的路上不停細訴死者生前所做好事。

走在隊伍中央的是整個送葬隊伍的核心,周圍的人手裏各自拿著一炬火把,他們包圍著四個壯年,這四個壯年一齊挑著一口棺材,棺材中不是死者的屍體,而是火化後的骨灰。在棺材前後,老人的女婿,兒媳不停的灑著白紙。月光映照下,送葬隊伍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著令人不寒而栗的白光。

隊伍的最後,兩個年輕的小夥子每人手上都拿著一把燒香,他們倆的任務很奇怪,在送葬的路上隻要遇到了他人的墳墓,他們倆都需要去燒注香。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村裏的習俗認為,下葬路上打擾到了周遭亡靈,必須以禮待之。

兩個年輕小夥其中一個年齡約在十六七歲,劉海頭,不高不瘦,不矮不胖,他對身邊另一位戴眼鏡的小夥子說:“我隻是覺得生命真的很脆弱。上個星期我還和外公通過電話,他還笑著對我說‘小瞑啊,你可要快點談個朋友啊。在咱們村兒裏,十六歲就可以辦酒席了。’當時我也沒聽出外公有病兆,這個星期卻........傑哥,你說人死後會還會有意識嗎?”

被稱為傑哥的人對木瞑說:“小瞑,我先回答你之前那個問題吧。我怕死,非常怕死,因為我不知道我死後會有什麼樣的情況發生。也許是像科學論述的那樣,死後毫無意識,就像從來沒有我這個人一樣。又或者是像神話傳說所述,人死變鬼,遊離在世上。更或者轉世投胎,喝孟婆湯,過奈何橋。我不排除任何一種可能,因為一切論述都沒有證據證明,也沒有證據推翻。我怕死,並不是因為死本身對我的刺激,而是因為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木瞑是個聰明人,從小到大,無論是老師,同學,還是家長,都非常肯定他聰明的頭腦。所以傑哥所說的話,木瞑理解起來並不困難。木瞑思考片刻後對傑哥說:“哥,你的意思是說,我們怕死,是因為我們害怕死後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認知?”

傑哥笑了笑,道:“嗬嗬,難道不是嗎?小瞑,前麵那個是李叔叔亡妻的墳墓,你上去燒兩柱香。記得誠心一點,你小子,辦什麼事兒都不上心。其他事兒就算了,這傳統的風俗習慣可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