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熱帶氣旋、台風、“台風眼”與風暴潮(1 / 2)

在南北緯23.5°之間的赤道低氣壓區及其附近海域,海水經常被強烈的陽光直射,蒸發量非常大,當海麵的水溫上升到26℃~27℃以上時,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上升氣流。該氣流含有大量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會凝結而形成暴雨,同時水蒸氣在凝結過程中還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該氣流形成過程中由於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可成為一股旋轉上升的氣流,氣流的旋轉方向在北半球為逆時針方向,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這種強大的旋轉上升氣流被稱為熱帶氣旋。由於地球在自轉過程中保持一定偏轉角,熱帶氣旋的生成範圍有時可擴大至南北緯30°之間的熱帶和副熱帶海域。緯度再高的海域因為沒有高溫海水為其提供足夠的能量,所形成的上升氣流一般都不夠強大,也難以長時間地維持,很難形成熱帶氣旋。而南北緯5°之間的赤道海域,雖然水溫很高,但因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較小,熱帶氣旋也很難形成。

熱帶氣旋形成後,大多以每小時十幾千米至幾十千米的速度在海上緩慢移動。氣旋周圍除攜有狂風外,經常還伴有暴雨或大暴雨,同時由狂風掀起的巨浪,可引發沿海的風暴潮,給海上航行的船隻以及沿海港口設施和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熱帶氣旋的等級中國氣象局自1989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準,是根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將其分為4個級別:氣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為7級、風速不超過34海裏/小時(62千米/小時或17.1米/秒)時,稱為熱帶低壓;中心附近風力8~9級、風速34~47海裏/小時(63~88千米/小時或17.2~24.4米/秒)時,稱為熱帶風暴;中心附近風力10~11級、風速48~63海裏/小時(89~118千米/小時或24.5~32.6米/秒)時,稱為強熱帶風暴;中心附近風力達到12級或12級以上、風速≥64海裏/小時(≥119千米/小時或≥32.7米/秒)時,稱為台風。台風是我國及東南亞地區人民對12級及其以上強熱帶氣旋的稱呼,在大西洋和加勒比地區被稱為颶風,在印度洋沿岸則稱為旋風。

全球每年形成的強熱帶氣旋數平均約45個左右,比較集中地發生在西北太平洋、東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南印度洋、孟加拉灣、阿拉伯海、澳大利亞西北海區等8個海域,其中在西北太平洋菲律賓以東的洋麵的生成機率最高,平均每年約18.5個。

台風的等級年美國工程師薩菲爾和國際颶風研究中心主任辛普森博士根據颶風的中心氣壓、中心附近風速以及可引發的湧浪高度等特征,將颶風再分為5個不同的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