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固體廢物本身往往是汙染的"源頭",故需對其實行全過程管理,即在每一環節都將其當作汙染源進行嚴格的控製,劃定有害廢物與非有害廢物的種類和範圍,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管理法規是固體廢物管理的關鍵所在。按固體廢物管理程序來講固體廢物的管理是包括固體廢物的產生、收集、運輸、儲存、處理和最終處置等全過程的管理,必須具有整體性、全程性的觀念,使廢物管理科學化、最優化。固體廢物的汙染控製與管理作為當今世界麵臨的一個重要環境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的廣泛重視。從國外的固體廢物管理情況來看,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與科技的進步,管理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美國的《資源保護和回收法》(RCRA1984)和《全麵環境責任承擔賠償和義務法》(CERCLA1986)是迄今世界各國比較全麵的關於固體廢物管理的法規。前者強調設計和運行必須確保有害廢物得到妥善管理,對於非有害廢物的資源化也作出了較全麵的規定;後者強調處置有害廢物的責任和義務。英國的《汙染控製法》有專門的固體廢物條款。日本的《廢物處理和清掃法》規定了全體國民的義務和廢物處理的主體(據憲法第25條),不僅企業有適當處理其產生的固體廢物的義務,公民也有保持生活環境清潔的義務。我國固體廢物管理工作起步較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固體廢物汙染管理的法規。它對固體廢物防治的監督管理、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的防治、固體廢物汙染環境責任者應負的法律責任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該法的頒布與實施標誌著我國對固體廢物汙染的管理從此走上法製化的軌道。今後,對固體廢物的管理應嚴格按此法規來執行,結合我國多年來對固體廢物的管理實踐,並借鑒國外有益的經驗,做好我國固體廢物的管理工作。
縱觀國內外固體廢物管理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①未加控製的土地處理階段;②衛生填埋與簡單的資源回收並存階段;③固體廢物的綜合管理階段。固體廢物的綜合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幾個階段:①減少廢棄物的產量,如推廣無汙染生產工藝;提高廢棄物內部循環利用率;以及強化管理手段等。②多途徑的物資回收,如采用明智的生產技術;加強廢棄物的分離回收;以及資源化工廠(如堆肥廠)等。③多途徑的能源回收,如RDF產品;焚燒;厭氧分解;以及熱解等。④安全填埋,如廢物的幹燥;廢物的穩定化;廢物的封裝;混合填埋(城市垃圾與工業廢物);廢物的自然衰減;正確的填埋工程施工等。⑤廢棄物的最終處理等。
為了發展生產,保護環境,各國不斷采取新技術、新措施來處理固體廢物。工業廢物已從消極的堆存,發展為綜合利用,礦業廢物已從低窪地堆存,進而為礦山土地複原,安全築壩或複土建成風景點、公園等。城市垃圾已從人工收集、輸送,發展到機械化、自動化、管道化收集輸送,從無控製填埋發展到衛生填埋、濾瀝循環填埋。焚燒也從露天轉到焚燒爐,以達到回收能源、減少對大氣汙染的目的。工業有害廢渣,已從隔離堆存發展到化學固定、化學轉化等,以防止汙染環境。"綜合利用、化害為利"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為鼓勵綜合利用的科技開發、產品製造和推廣使用,國家專門製定了綜合利用的獎勵政策。但從總體上看,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還很低,平均約30%左右,今後必須努力開發以適應我國經濟技術的發展水平,應用行之有效的實用技術,拓寬資源化途徑,促進城市生態環境中物質的循環利用。
固體廢棄物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
我國在1995年10月30日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該法提出,國家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理固體廢物的原則;國家鼓勵、支持開展清潔生產,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國家鼓勵、支持綜合利用資源,對固體廢物實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並采取有利於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活動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我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的頒布,對固體廢物汙染的綜合防治提出了指導性的原則,同時標誌著我國結束了防治固體廢物汙染及監督管理長期無法可依的狀況,將使我國的防治固體廢物汙染進入一個新的裏程。
根據我國國情,我國製定出近期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作為控製固體廢物汙染的技術政策,並確定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應以"無害化"為主,以"無害化"向"資源化"過渡,"無害化"和"減量化"應以"資源化"為條件。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的基本任務是將固體廢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汙染周圍的自然環境。比如,垃圾的焚燒、衛生填埋、堆肥,糞便的厭氧發酵,有害廢物的熱處理和解毒處理等。固體廢物"減量化"處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和減小固體廢物的數量和容積。這一任務的實現,需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是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理利用;二是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推行清潔生產。例如,將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燒法處理後,體積可減小80%~90%,餘燼物便於運輸和處置。固體廢物"資源化"的基本任務是采取工藝措施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固體廢物"資源化"是固體廢物的主要歸宿。相對於自然資源來說,固體廢物屬於"二次資源"或"再生資源"範疇,雖然它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價值,但是通過回收、加工等途徑可以獲得新的使用價值。例如,具有高位發熱量的煤矸石,可以通過燃燒回收熱能或轉換電能,也可以用來代替土節煤生產內燃磚。隨著工業發展速度的增長,固體廢物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不斷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大規模地建立資源回收係統,必將減少原材料的采用,減少廢物的排放量、運輸量和處理量。這樣可以保護和延長原生資源壽命,降低成本,降低環境汙染,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世界各國的廢物資源化的實踐表明,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有用物資和能源的潛力相當大,像一個"沉睡的巨人"。"資源化"應遵守的原則是:"資源化"技術是可行的;"資源化"的經濟效益比較好,有較強的生命力;廢物應盡可能在排放源就近利用,以節省廢物在存放、運輸等過程的投資;"資源化"產品應當符合國家相應產品的質量標準,因而具有與之相競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