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鬥劍天下,大結局(2 / 2)

幹將莫邪——至情之劍

吳王限令鑄劍大師幹將鑄劍。三月過後,爐中采自五山六河的金鐵之精無法融化。一夜,幹將的妻子莫邪縱身入爐,自此鐵水融化,鑄成一雄一雌兩把神劍,取名為“幹將莫邪”。幹將隻將“幹將”獻給吳王,但他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吳王知曉。武士將幹將團團圍住,他打開劍匣,莫邪劍忽從匣中躍出,化為一條清麗的白龍飛騰而去,同時吳王身邊的幹將劍也不知去向,成就一段傳奇。

七星龍淵——高潔之劍

歐冶子和幹將為鑄七星龍淵,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致鑄劍爐旁呈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

伍子胥因遭奸臣所誣,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日慌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隻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正自焦急萬分之時,發現上遊有條小船急速駛來。漁翁自稱漁丈人,他將伍子胥載到岸邊,還贈予飲食。伍子胥為表謝意,欲將祖傳三世的七星龍淵劍贈給漁丈人,並囑托他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寶劍,仰天長歎:“搭救你隻因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居然疑我貪利少信,我隻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

泰阿——威道之劍

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師聯手所鑄。這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隻等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晉王立即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於是晉王出兵討楚,欲以索劍為名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都城被困三年,城裏糧草告罄,兵革無存。一日,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楚王不屈。第二天拂曉,楚王親自登上城頭,雙手捧劍,長歎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奇跡出現了:隻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倒地,流血千裏,全軍覆沒……

赤霄——帝王之劍

秦朝時,有一個懶而好色,喜歡撒謊吹牛的浪蕩青年劉邦。一日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一根生鏽的鐵棍,告訴鄉人說這是從南山仙人那裏得來的寶劍,名叫“赤霄”。他還說始皇帝的元氣已化為一條白蛇,最近正在豐西澤附近遊弋,而自己是法力更高的赤龍,將要取而代之。果然,不日鄉人看到一條碩大的白蛇,被斬為兩截扔在路邊。再向前走了幾裏,發現劉邦正躺在路邊呼呼大睡,他的身體上方有一團運氣籠罩,雲中有條赤龍懶懶飛翔。而劉邦手中的那根鐵棍不見了,代之以一把飾有七彩珠、九華玉,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上清晰鐫刻著兩個篆字:赤霄。

***********

且以一首詩詞來作為結局吧。

古劍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谘嗟歎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

雖複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衝天。

***********

就用這點文字作為這本書的大結局吧。

故事到了這裏自然是沒有結束,就像之前說的,楚雷的路還有很長。

他的重點在何方?

隻有他自己知道。

……

**********

鑒於這本書的成績不好,所以作者也是不想寫下去了,就此完結。

不過鬥劍這個故事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故事,所以作者也是不想隨意的將這個故事大綱扔到某個廢棄的角落裏從此讓他再也不見天日,而重新再編出一個故事來開新書,那樣子曾經花了大把大把的心血可就浪費了。

所以作者是想著完結了這本書,然後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再把這個故事的大綱仔仔細細的修改一遍,力求精彩。

然後會重新開一本書繼續寫這個故事,當然會和現在的不一樣了。

好了,就說這麼多,請大家來期待我的新書吧。暫定名為《滄海劍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