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對剩下的這幾十個紫衣衛隻下了一條命令,八個時辰後必須趕到邊關與魏紫衣會和。
魏紫衣身在南方,就算在魏帝召集這些紫衣衛時便出發,十二個時辰內也未必能趕到太子被虜走的邊關。這些紫衣衛從京都出發,到達邊關需要十個時辰,這還是快馬加鞭一刻不停才能做到。
當時在場的所有朝廷重臣都在心中無奈的歎氣,這完全是做不到時間,即使這些紫衣衛能在八個時間內感到邊關又如何,隻不過是區區幾十人而已,況且那魏紫衣也不可能在八個時辰內趕到邊關。
說太子被大秦虜走是出乎意料的事情,那紫衣衛更是將整個天下都給震驚了。
京都出發的幾十個紫衣衛真的在八個時辰後出現在了邊關之處,一路快馬加鞭,隻有在換馬隻時才進城,就算在城內也是風馳電掣的飛過。八個時辰內,這批紫衣衛沒人都跑死了四匹千裏良駒。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魏紫衣竟然也比這批紫衣衛還有早出半個時辰到了邊關。當朝廷內的忠臣們得到這個消息時,沒有一個人不被嚇呆了。
魏紫衣怎麼做到的?
沒有人知道,魏紫衣所帶的一百多紫衣衛同樣是快馬加鞭的趕路,但所達到的速度為何就超出了極限?
對於這個事情魏帝沒有解釋,朝廷忠臣雖然想不通,但也不但出言詢問。
此事也因為成為了一個謎。
直到若幹年後,魏紫衣和魏帝先後辭世,當年的太子登基成為新一代魏帝之後,在紫衣衛內部流傳出一個說法,那就是當年魏紫衣所帶領的一百多位紫衣衛並沒有帶隨身的開山巨斧,乃是空裝上陣,不然就算在如何快馬加鞭也做不到。
對於這個說法,很多人都相信了。
要知道這批紫衣衛所用的開山巨斧重達一百多斤,就算馬兒如何健壯,負重如此的大,絕對會減緩奔行的速度。
可是魏紫衣等人沒有帶開山巨斧,那又如何戰鬥?
當年的那場戰鬥算是徹底的將大秦給打的抬不起頭了。
魏紫衣與京都趕來的紫衣衛彙合,再一次換了一批戰馬,趁機休息了片刻後向著大秦國內奔去。
這兩百名身穿紫衣的大漢各個都如上古戰神一般,手中揮舞著重達一百多斤的開山巨斧,麵對守衛大秦邊關的將士竟然渾然不懼,如同絞肉機一般,硬生生撕出一個豁口衝進了大秦。
千裏追擊,兩百人再次麵對上一萬名聚源境巔峰期武修。
這是一場就算如今被提起依然會被連連喝彩的戰鬥,大秦之人提起這場戰鬥,心中都會不可遏製的生出恐懼感。
兩百個用開山巨斧而且擅長馬上征戰的紫衣衛,麵對一萬名聚源境巔峰期武修。這原本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就算這兩百個紫衣衛皆是化液境武修也不可能戰勝。
這兩百名紫衣衛除去魏紫衣外,他們與大秦的武修一般,都是聚源境巔峰期的境界。
然而正是這兩百名紫衣衛最終戰勝了,將被擄走的太子完好無損的救了回來。
這是一場淒慘的戰鬥,可以說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史書對這場戰鬥並未詳細的記載,過程如何不知,但最終一萬名聚源境巔峰期武修盡數被誅殺。
兩百名手持開山巨斧的紫衣衛活著護送太子進入大魏不足二十人,就算是魏紫衣如何強悍,在這一場戰鬥中也負傷了。
看上去這場戰鬥是大魏贏了,可是對於這場戰鬥,對大魏來說卻是損失慘重。
負傷的魏紫衣回到大魏之後便閉關療傷了,三年後出關,二年後魏紫衣辭世。
魏帝一生可謂狂傲,但在魏紫衣下葬之時卻落淚,並深深的鞠下一躬。隨後更是讓太子對著魏紫衣的墓碑磕下三個響頭,並長跪一夜。
率領大秦那一萬聚源境巔峰期武修的人是誰,史書沒有記載,至於魏紫衣有沒有將其擊殺也不知,但絕對可以肯定的是魏紫衣被他所傷。以魏紫衣的實力竟然還能負傷,可想大秦為了擄走大魏的太子是下了多大的本錢。
話說回來,魏紫衣趕到邊關時沒有攜帶開山巨斧,然而在千裏追擊之時卻擁有了開山巨斧。這便是能證明魏紫衣有勇有謀的地方。
當大魏建國穩定之後,大魏邊關之處都設立了一個獨立的軍需庫,這個軍需庫隻存放紫衣衛所用的各種低品級的源器,為了就是有朝一日應急所用。
而設立獨立軍需庫就是魏紫衣強行要求的,而且當初因為此事與魏帝爭執了一番,雖然設立了獨立軍需庫,但沒有多少人知道,不然從京都出發的紫衣衛也不用帶開山巨斧了。
魏帝之所以沒有說出此事,那還是因為軍需庫太小,並未準備下太多的源器。
源器,每一件都是價值不菲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