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存的世界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生存空間,這個空間非常大,沒有人能真正走遍全世界。然而,如果從宏觀的角度來審視這個世界,我們又發現這個空間卻是如此的狹小。地球是一個半徑為6,378千米的大球體。麵對浩瀚的海洋,人類不得不重新思索生存的空間地球表麵上大部分是海洋,陸地的麵積還不到地球麵積的1/3。此外,陸地上還有1/3的地方是沙漠,那裏人類無法生存。60多億的人口棲息在這不到地球1/5的麵積上,人類感到太擁擠。於是,麵對浩瀚的海洋,人類不得不重新思索他們的生存空間。
實際上,整個世界不是陸地包圍海洋,而是海洋包圍陸地,人類就生存在大大小小的島嶼之上。大的島嶼被稱為洲或大陸,諸如眾所周知的亞歐大陸、美洲大陸、澳洲大陸、非洲大陸等等,小的則被稱為島嶼。
生存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島嶼上的人類決不甘於現狀,他們正在千方百計地擴展自己的生存空間,設想建造更多的海洋結構物,讓人類喬遷到更廣袤的空間中去。
藍色的國土
幾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衝淡了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關於祖國的疆土,人們大多隻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教科書都這樣寫道,“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許多人並不明確,我國還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疆,那是我們可愛的藍色國土。聽到藍色國土,也許人們會感到陌生,因為在此之前,他們聽到大多的是“黑土地”、“黃土地”和“紅土地”。
再看看日本。日本宣稱自己也是大國,其依據是日本海疆的麵積是日本陸地麵積的12倍。日本在計算疆土麵積時,取其陸地麵積與海疆麵積的總和。由此可見,日本人具有強烈的海疆意識。
浩瀚的海洋中間凹陷部分為印度洋大地震
給海床烙上的“傷疤”隨著人類海洋開發事業的發展,人類生存空間和資源空間也隨之日益擴大,海疆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感受到海疆的重要,越來越意識到海疆關係到一個民族的未來。未來海疆的爭奪將日趨激化,因為海疆既是藍色的國土,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空間。今天,人類正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第三次浪潮正在全世界風起雲湧。新技術新思想層出不窮,信息在爆炸,知識在更新,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在日益加深,獲取海洋資源的欲念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強烈。海洋資源的獲取往往會遇到海疆之爭。一些國家間的海疆之爭,例如日本同韓國的獨島(或竹島)之爭,西班牙和摩洛哥的佩雷希爾島之爭,表麵上看是一個小島之爭,然而得到一個小島,就同時得到了一大片海疆和海疆中的資源。所以海島之爭乃是疆土之爭、資源之爭。
我國海岸線長達18,000千米,我國的海疆麵積比我國大陸麵積的1/3還要多。請記住,我們除了擁有黃土地、黑土地、紅土地,還擁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疆,那是中華民族神聖的藍色國土!
藍色公土的圈地運動
全世界有1.09億平方千米的沿岸海域成為沿海各國的藍色國土,然而,占地球麵積49%的公海,卻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這是為世界各國所共同擁有的公土。公土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公海,二是國際海底區域。
公海也可以稱為國際海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各主權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內的全部海域”。
國際海底區域是指各國大陸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藍色的國土——海洋公海中2.517億平方千米的海底部分,是國際海底區域,由國際海底管理局管理,這個區域及其資源是“人類共同繼承的遺產”,不能由任何國家占有。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政治地理區域,這一區域占全球水體麵積的絕大多數,擁有全部海底資源的70%左右。它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尚未充分開發、由全人類共同管理的空間。
公海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公海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擁有廣袤的空間,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它是人類潛在的、戰略意義重大的自然資源。其中多金屬結核資源約3億噸,天然氣水合物總量相當於陸地燃料資源總量的2倍以上,此外,還蘊藏著豐富的鈷結殼、熱液硫化物等礦產資源。海底石油的儲藏量約1,350億噸,天然氣140萬億立方米,海洋中可再生的能源理論儲量1,500多億千瓦。目前海洋提供的蛋白質占人類食用動物蛋白質的22%,海洋內含有特殊基因資源的深海生物達100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