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時期 ,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又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
民間多有其他傳說,不過最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地便是“年”。話說上古年間, 天地中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隻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隻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很快便成了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每逢歲首,人們都要祭祀神靈,這是從古時形成的風俗,每個村莊,寨子,城鎮,小有土地廟隅,大有城隍,三清神邸,就是山野間也多有山神河伯祭祀之地。人們相信神仙居九天之上,掌控日夜四時,風雨雷電,無所不能。
神憐世人,人們希望通過祈禱能感動神仙,賜下福祉,於是產生了祭祀。後來人們將逝去地親人也在這一日作為祭祀之禮,緬懷先人地同時也希望他們能享受到過年地溫馨,所以這一節日越發被人們所重視。
“祭祀,社火,走親訪友……”,人們難得放下沉重地生活負擔,沉醉在節日地喜悅和希望之中。
“蕭大哥,不知你這幾天行程如何安排,有沒有什麼緊要事情?”
早晨,周陌和蕭山坐在客棧二樓窗戶旁邊,一邊吃著早飯,一邊看著街上鱗次櫛比地熱鬧。此時整個二樓空空蕩蕩,就連未回家地小廝隻端上幾盤涼菜幾個饅頭,就立馬跑出看熱鬧去了。
周陌正好解釋了自己以及昨晚那名青年之事,也為如何細說,隻聽得蕭山目瞪口呆,震驚莫名。
周陌幾乎吃完飯,見蕭山仍然無所適從,咳嗽一聲問道。
“額!”蕭山楞一聲,撓一下頭問:“周兄剛說什麼?”
周陌重複一句,蕭山想了想道:“某本打算今日就離開裕陽,隻是出了這檔子事情,某也便隨周兄左右就是。”說著歎口氣,端過碗酒一飲而盡,隻覺辛辣中又有十分濃烈地醋酸。
“哦,蕭大哥莫非有什麼重要事情?不妨說來聽聽。”蕭山好像有話難言,周陌哪裏看不出來。
“也無甚要事,周兄神仙人物,某這勢利之事汙耳玷目,不聽也罷。來某敬周兄一碗,這秦酒烈得很,確實與眾不同。”蕭山倒一碗酒端給周陌,豪爽道。
“蕭大哥這般扭捏,卻可惜了這壇烈酒,”周陌未接過手,奇怪看著蕭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