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殺人的水母刺胞(1 / 1)

1987年8月12日,一位23歲的男青年,在北戴河海水浴場淺水中正玩得開心,突然雙腿被海蜇(水母)纏住。他當時並未在意,10分鍾後上岸,感到下肢痛癢難忍,被蜇處出現鞭痕狀的紅斑,以後病勢漸重,全身發冷,心悸氣短,口唇青紫,呼吸困難,口吐泡沫,搶救2小時無效身亡。

2000年8月13日,天津市一名13歲小男孩,在海邊遊泳時,被海蜇纏住腿,並被蜇傷,造成急性肺水腫、急性心衰竭、急性腎衰竭,搶救無效於當晚身亡。

太平洋海刺水母

這殺人的凶手就是看起來似弱不禁風的腔腸動物之一的水母,殺人的凶器卻是小得人眼看不見的刺胞。

腔腸動物種類甚多,有上萬種。它們體表都有一種特殊的細胞叫刺細胞。刺細胞裏除細胞核等結構外,還有一種小小的囊狀結構,叫刺胞。刺胞的形狀有圓的、橢圓的,或長如棒、如香蕉等。一般長隻有5~50微米,和人的紅細胞大小差不多,最大的也隻有12毫米長。囊裏包著毒素,當中有一刺絲,盤繞在囊內,猶如一根繃緊的彈簧。刺細胞向外的一端都有一根刺柄,猶如捕魚叉的扳機,一受到觸動,立即擊發,將刺絲突然從囊內射出來,直刺受害者。雖然刺絲很細,穿刺力卻很大,其衝力能達30千帕斯卡,所以能穿入人的真皮。刺絲實際上是一條空心的管,當它刺入受害者時也將刺胞內的毒素注入進去。刺絲雖細,其上還往往生有倒鉤或毛刺,而且刺絲形態有20~30種之多。

刺胞可以從刺細胞裏遊離出來,漂遊在海水中,或沉入海底泥沙裏,或黏附在礁石、船底、網具、貝殼等表麵,仍然保持著傷人的能力。所以一滴海水可以使人的眼睛紅腫,人接觸海底的泥沙或其他物體也會莫名其妙地引起蜇傷,多半是這小小的刺胞在作怪。有的水母觸腕長達幾十米,斷下的殘體漂浮水中,仍然是暗含殺機的危險品。

並非所有有刺胞的動物都能傷人,也並非所有長有刺胞的動物都有毒,能傷人的約有196種,主要集中在那漂柔如紗的水母類、骨硬如石的珊瑚類、分枝如羽的水螅類等三類動物中的部分成員。白色霞水母、沙蟄、長須霞水母、燈水母、方水母、僧帽水母等都能蜇人。如沙蟄直徑有1米,重200多千克,觸手1米多長,漂遊海麵。遊人常好奇地去抓去捧去抱,不幸被蜇傷。傷者劇痛如灼,出現紅斑、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方水母的觸手上有幾十億個刺胞,足可以使20個成年人在2~3分鍾喪生,有的幸存者描述被刺時的感覺像是一盆火倒在皮膚上,使人劇痛。

珊瑚中的鹿角珊瑚、縱條磯海葵、等指海葵等也有毒,尤以海葵為甚,其軟如花瓣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刺傷後亦有灼痛感,以後出現皰疹,夜間奇癢難忍。

水螅的種類很多,有2800多種。能蜇人的主要是羽螅類,如佳美羽螅。它們棲息於沿岸淺水域水流湍急處的礁石上,成群而棲,分枝如羽,狀如小草,高7~20厘米。它們身上的刺細胞很多,一個長5厘米的小分枝上就有3萬個刺細胞。被刺後也會有刺痛、灼痛或刺癢感,然後出現紅斑等。

這些有刺胞的動物的毒素主要是用以捕捉食物,所以對甲殼動物特別有作用。1微克的巨疣海葵毒素就足以使蟹和長臂海蝦麻痹。它們的毒性和引起的症狀因種類而異,具有心髒毒、肌肉毒和神經毒的成分,引起死亡的主要是心髒毒。若不慎被蜇,應盡快用酒精、10%福爾馬林、稀釋的氨水溶液或用糖、鹽、橄欖油或幹沙敷在受傷處的表麵,或用幹布用力擦拭幹淨,防止刺胞繼續傷人,或在45℃熱水中浸泡30~90分鍾,切忌用清水或濕沙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