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見皇上躊躇滿誌笑道:“那好,老臣在府上恭候皇上駕臨。”
“見過師傅。”
“不敢、不敢”李啟謙虛道。
“李卿家,這一禮你該受。”
李啟以幾乎覺察不到的微笑點了點頭道:“臣才疏學淺,蒙皇上賞識,深知責任重大。唯有盡心盡力,啟沃聖心,回報皇上恩典。”
午後,淩宣歇息片刻,便照先前商量好的,隻帶了小順子,乘小轎出的宮來,悄悄來太傅府上課。太傅後宅便門有專門迎接皇帝的下人,是李啟家的家奴。他們雖早已老退了,卻因為辦這件差使被重新起用。幾個便衣侍衛就住在這裏幫忙照應,所以不用驚動府中其他人,便可直入後宅內院。這是個很大的後花園,足有十幾畝地。隻是現在已是寒冬,花園裏一片蕭條。幾座高低不等的涼亭散步在池水四周,極是錯落有致,當中有一座壓水拱橋直通池心。從玲瓏剔透的假山繞過去,在經一曲折的石橋便到書房—李啟就在此為皇帝授課。
淩宣來到書房門口李啟已經恭候在此,見皇帝到了三步並作兩步來到皇帝麵前跪下道:“臣恭迎皇上。”
淩宣一把扶起道:“在這裏,你是朕的師傅,不必行此大禮。”說著,便和他一起來到屋內。
淩宣打量著這間書房,靠牆一溜兒是放滿了書的書架,竹椅木桌,雖不奢華卻是十分整潔。
見皇帝正襟而坐李啟點了一下頭道:“今兒先從為君之道講起。其實說起來,為君之道,很簡單無非勤政、愛民、用人才。”
淩宣不解問道:“就這麼簡單啊。”
李啟微微一笑道:“這七個字說起來簡單。其實自古至今,真正能夠做到的帝王屈指可數啊。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自然天下太平,江山永續。尚書中道: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就是這個道理。”
淩宣忙問道:“那麼如何做到勤政、愛民、用人才呢?”
李啟道:“做皇上的要有抱負,有謀略。最要緊的是深知民間疾苦真心的關懷百姓。”
淩宣輕輕點了點頭。
李啟接著道:“比如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采用法家的嚴刑峻法管治六國遺民更焚書坑儒,治令民怨沸騰。”頓了一下道:“秦始皇為建千秋基業,急於求成大興土木,修長城建阿房宮,修驪山皇陵,改六國馳道因而苛捐重稅征用天下壯丁為役夫強行暴政下,更有逃夫落草為寇殺人放火,四處搜掠,民不聊生。這就是官逼民反。至於用人才,臣會舉出一些明君的例子,願皇上見解。”
淩宣聽著,不禁頷首微笑。從此李啟每天悉心教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