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褐藻的分類與分布(1)(2 / 3)

①等世代交替,植物體在生活周期中孢子體和配子體形狀相同,大小相等沒有區別,如水雲屬,網地藻屬等。

②不等世代交替,生活周期中配子體和孢子體的形狀和大小不等,如海帶孢子體長達數米,而配子體是僅幾個細胞的絲狀體;馬鞭藻配子體大而明顯,可達20厘米,具分枝,孢子體很小,是扁平殼狀體。墨角藻目的種類,生活周期中沒有世代交替,隻有雙倍體的孢子體世代,沒有單倍體的配子體世代,沒有無性繁殖,隻有卵配生殖,卵囊和精子囊中形成卵和精子的第一次分裂為減數分裂,如海黍子。

大多數褐藻的生活史中,都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有同型世代交替和異型世代交替。同型世代交替即孢子體與配子體的形狀、大小相似,如水雲屬。異型世代交替即孢子體和配子體的形狀、大小差異很大,多數種類是孢子體較發達,如海帶。少數是配子體較發達,如萱藻屬。

褐藻的繁殖

褐藻的繁殖方式共有3種,即營養繁殖、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營養繁殖

營養繁殖有2種:①營養體斷裂成幾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發育成新的植物體,如馬尾藻的某些種類;②營養體某一部分長出具有繁殖功能的小枝,即繁殖枝,小枝脫落後,附著在基質上,長成新的個體,如黑頂藻屬的一些種類。

無性生殖

是由植物體產生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孢子囊,俗稱單室孢子囊或多室孢子囊,單室孢子囊發生之初為單核,細胞膨大後,細胞核分裂成4、8、16、32、64或128個小核,然後細胞質分割成單核的原生質體,原生質體之間並沒有細胞壁將其相互分開,經過變態,形成梨形,具有兩根側生鞭毛的裸露的遊動孢子或沒有鞭毛的不動孢子。通過單室孢子囊頂端的小孔,動孢子被釋放出來;由於第1次核分裂,因此,萌發成單倍體的配子體。多室孢子囊是由多細胞組成的,每個細胞形成數個遊動孢子,但是,不經過減數分裂,因此,它們萌發成為雙倍體的孢子體。還有一些褐藻如網地藻以不動孢子進行無性生殖。這種孢子沒有細胞壁,沒有鞭毛,不能自由遊動。

每一個孢子囊通常隻產生4個單倍體的孢子,萌發產生配子體。

有性生殖

是從配子體上產生配子囊,配子囊是多細胞的,在配子囊中再產生具有2條側生鞭毛的配子。配子生殖有3種不同類型:同配、異配和卵配。同配的雌雄配子一般區分不出來,2個配子結合成合子,萌發成孢子體。

水雲目、黑頂藻目等大多數種類都是同配生殖。異配生殖雄配子較小,通常隻有1個色素體,雌配子較大,有幾個色素體,大小配子結合成合子,合子萌發成孢子體。

卵配生殖是由1個小形而具有2條側生鞭毛的、能自由遊動的精子和1個大形的、沒有鞭毛、不能自由遊動的卵結合,如酸藻目、網地藻目、海帶目和墨角藻目等。

褐藻的代表植物

水雲屬

水雲屬屬於等世代綱水雲目。藻體由單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植物體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匍匐部,細胞單列,不規則的假根狀附生在其他物體上。直立部絲狀,具有繁茂的分枝。細胞單核,有少數帶狀或多數盤形的載色體。水雲屬的配子體與孢子體的形態構造相同,為明顯的同形世代交替植物。水雲的無性生殖器有單室孢子囊和多室孢子囊兩種,都發生於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有性生殖時,多室配子囊在配子體的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形成。來自不同藻體的兩個配子的大小基本相同,互相結合成合子,合子立即萌發,形成二倍體孢子體植物,與配子體植物在形態結構上相似。

鹿角菜屬

鹿角菜屬屬於無孢子綱,有兩種。本屬的鹿角菜屬溫帶性海藻,可食用,為中國黃海的特有種。多固著於浪花衝擊的岩石上,藻體褐色,軟骨質,高6~15厘米。

基部為固著器,是圓錐狀的盤狀體,中間為扁圓柱狀短柄,上部為二叉狀分枝,可重複分枝2~8次,下部分枝比較規則。生長在水浪衝擊的岩石上的藻體分枝較少,而生活在較平靜的水中時,分枝較多。短柄及上部的分枝分化有表皮、皮層和中央髓。皮層和中央髓都有類似篩管的構造。枝上無氣囊。

鹿角菜的植物體是二倍體,生殖時在枝頂端形成生殖托,生殖托有柄呈長角果狀,較普通營養枝粗,生殖托的表麵有明顯的結癤狀突起,突起處有一開口的腔,叫生殖窩。雌、雄同容,即在1個生殖窩內產生精囊與卵囊兩種雌雄生殖器官。精囊長在窩內生出的分枝上,每個分枝上有2~3個精囊,旁有隔絲。精囊是單細胞的,核的第一次分裂是減數分裂,以後都是有絲分裂,形成多數精子。精子有鞭毛兩條,向後伸的1條比向前伸的1條長。卵囊也是單細胞的,經過減數分裂,最後發育成兩個卵。成熟的精子和卵結合後發育成二倍體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