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千姿百態(2 / 2)

行走在沙漠裏的人,最渴望的是找到水源。不過,這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並不是要緊的事情,因為在那裏有一種植物,它是沙漠裏的活水庫。

這種樹一般有30米高,兩頭尖細,中間膨大,最粗地方的直徑可達5米,遠遠望去,如同一個巨型的紡錘插在地上,因此而得名“紡錘樹”。到了雨季,在樹頂上長著稀疏的枝葉,好像一個大蘿卜。雨季之後的旱季,樹上又開著朵朵的紅花,像個大花瓶似的,所以有人又叫它“瓶子樹”。

紡錘樹長得如此怪模怪樣,原因在於這是與它生存的環境密不可分的。巴西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終年高溫多雨,而其南部和東部,卻長期幹旱,這樣,其中間地帶就存在著明顯的旱季和雨季,而紡錘樹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

每當旱季到來,紡錘樹的葉子紛紛落下,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雨季一到,它的枝條上又萌生出新葉,同時用自己發達的根係拚命地從地下吸收水分。一般而言,紡錘樹的貯水能力特別強,一棵大樹可以貯存2噸多水分,就像一個綠色的水塔。有了這些水分,即使在漫長的旱季中,它也不會枯死,紡錘樹的這種體形和貯水的特性是它長期適應獨特的生活環境的結果。

在澳大利亞酷旱的沙漠地區,也滿是這種生命力極強的瓶樹,每株樹的儲水量約40~60升不等。可以說,這些樹可為荒漠上的旅行者提供急需的水源,隻要在樹幹上挖個小口,就能喝上清涼可口的天然“飲料”了。

5.“掉餡餅”的樹——“猴麵包”樹

在非洲幹旱的熱帶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形狀奇特的大樹——它的名字叫波巴布樹。它不但是動物們的食物來源,而且還是世界上最粗的藥用樹。

猴麵包樹屬木棉種植物,樹幹高不過20米左右,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往往要40個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樹冠直徑可達50米以上,由於它看上去活像個大胖子,因此當地居民又稱它為“大胖子樹”、“樹中之象”。

猴麵包樹樹形壯觀,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美味。當它果實成熟時,猴子就成群結隊而來,爬上樹去摘果子吃,故而“猴麵包樹”由此得名。

猴麵包樹幹旱時能存很多水,每當旱季來臨,為了減少水分蒸發,它會迅速脫光身上所有的葉子。一旦雨季來臨,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軀和鬆軟的木質代替根係,如同海綿一樣大量吸收並貯存水分,待到幹旱季節慢慢享用。據說,它能貯幾千千克甚至更多的水,簡直可以稱為荒原的貯水塔。

除了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諸島,澳洲北部也都可以看到猴麵包樹。不管長在哪兒的猴麵包樹,樹幹雖然都很粗,但木質卻非常疏鬆,由於這種木質最利於儲水,因此它有獨特的“脫衣術”和“吸水法”。

猴麵包樹渾身是寶。它鮮嫩的樹葉是當地人十分喜愛的蔬菜;葉子能做湯或者可以喂馬;種子能炒食,果肉可以食用或製成飲料,並且有養胃利膽、清熱消腫、止血止瀉的功效,還含有抵抗胃癌細胞形成和擴散的物質;它還曾被用來治療瘧疾,起退熱作用。

猴麵包樹的長相非常奇特,對此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當波巴布樹在非洲“安家落戶”時,它不聽“上帝”的安排,卻自己選擇了熱帶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連根拔了起來,從此波巴布樹就倒立在地上,變成了一種奇特的“倒栽樹”。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成為那裏的特有風景。

6.會“吐糖”的樹木——糖槭

糖槭是一種多年生的落葉喬木,原產北美洲的加拿大東部和美國。胸徑可達40~50厘米,是一種壽命很長的樹種,可活四五百年。

糖槭樹高達24米,冠幅可達16米,胸徑能長到40~50厘米。幼樹直立生長,隨著樹齡的增長,樹冠逐漸敞開呈圓形。枝條棕紅色到棕色,有小孔,冬季枝條是黑棕色或灰色。葉對生,淺綠到深綠色,長12.5厘米,寬12.5厘米。秋季葉片色彩豔麗,呈現亮黃、橘紅、紅等色彩。懸垂的黃綠色小花4月開放。果實初長時為綠色,10月成熟時呈棕色。

糖槭樹幹中含有豐富的糖漿。很早以前,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開始從糖槭中取糖漿。秋天是從糖槭中取糖漿的季節,他們在粗大的樹幹上鑽一些小孔,把管子插進樹幹中,在管子下端的樹幹上掛一個小桶,樹幹就會吐出檸檬色的糖漿滴入小桶中。

一般一株糖槭樹鑽四五個小孔,每個小孔取漿季節可收100多千克糖漿。一株盛產期的糖槭,每年可收200多千克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