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又一個關於古代城堡的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誕生了,這就是印度信德地區的“摩亨佐·達羅”。英國考古學家J.H.馬歇爾主持了發掘工作,發掘結果表明,這座古城距今已有5000年的曆史,占地麵積達3260公頃!它在死寂而荒涼的印度河平原上,猶如一具巨人的遺骸仆地而臥,由於這裏冬天寒風刺骨,天氣轉暖時又風暴肆虐,所以人們把這個地方叫“摩亨佐·達羅”,被發掘出的這座古城遺址也沿用了這個名稱,意為“死亡之城”。
考古學家從古城遺址中發掘出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因為這個古代文明靠近另一個古城哈巴拉,所以人們就管它叫“哈巴拉文明”。
哈巴拉和摩亨佐·達羅兩座古城遺址的周長大約都有5千米長。在摩亨佐·達羅這座死亡之城中,西側還有一個衛城,裏邊設計有裝糧食用的穀倉、餐廳,以及一些公共設施,還有一個露天的大浴池。
令我稱奇的是,這個露天的大浴池有32米長、7米寬、3米深,旁邊有一組平房和環形走廊。大浴池的四邊都修建著可以上下的梯子,浴池的邊上還有一個水槽,像是為池子灌水用的,浴池的底部還鋪了好幾層磚,並塗了一層厚厚的樹脂以防漏水。
這種規模和建造使一部分人懷疑這並不是一個浴池,那池子有3米深,不會遊泳的人下去怎麼辦?如果僅僅隻是一個浴池何必要修那麼大?在古代到處是溝渠的情況下,人們有必要修建這麼大一個遊泳池嗎?古代人對在池子裏邊遊泳真的那麼感興趣嗎?
古城遺址的東側是內城,市中心有一條從南到北的中央大道,還有一條從東到西的街道,這其中還穿插著多條大大小小的通道。可是置身其中卻一下就能感覺到它布局十分整齊。還有,十字路口的沿街房屋大門全都向裏開著,鄰街房屋的牆壁全都被砌成了統一的圓弧形,這樣使得街景和市景變得又整齊又美觀。整個內城還有一條功能完備的下水道。內城的中央大道有10米那麼寬,兩邊都有排水溝,路邊各家各戶都安裝著一種特別的下水管道,廢水和髒水都是從下水管道流到排水溝排走的。這樣一種考究和科學的排水係統在地球上其他早期城市中是從來沒有看見過的。
古城中的住房一般都是套房,分上為、下兩層,下層用作廚房,或作儲藏室和盥洗間,上層則用來作臥室,臥室外邊還有一個用木頭做的陽台。每一個套房附近差不多都有一口磚砌的水井。
遺址正中還有一個宏大的建築,它是一個正方形的平頂建築,每邊有28米那麼長,裏邊有20根磚砌的圓柱,分成四行排列著,顯得特別氣派。估計這可能是古印度人舉行祭祀和大型慶典的地方吧!
考古學家還從遺址中發掘出了各種動物的遺骨和糧食的遺物,熊、犀牛等野獸的遺骨顯然是從外獵捕後留下來的。從一些殘留在遺址中的物品中,我們判斷糧食種類有小麥、大麥、水果和各類蔬菜。另外,還有一些紡織機器。從這些發掘遺物來看,古印度人在5000年前已經過渡到以農業為主、手工業為輔的奴隸社會。當然,這是傳統的劃分法了。
古城遺址中的陶器色彩豐富豔麗,配色也自然和諧,可以說在世界古代藝術珍品中也堪稱一絕。另外,他們的工藝品名目繁多,小巧精致,尤以人物雕像為典型,他們的金銀首飾和寶石飾物,以及耳環、項鏈、手鐲、貝殼和獸骨做成的飾品都已達到可觀的工藝水平。有曆史學家分析說,印度在那個時代並不產寶石,那麼其中部分東西是從哪裏運來?是否可能從中國運來的呢?
摩亨佐·達羅和哈巴拉兩座古城文明揭示了一個曾高度統一的早期帝國的繁榮。
隻是這深埋地下達5000年的文明是怎樣毀滅的呢?
在為種種謎所環繞的摩亨佐·達羅中,從遺跡上層部所發掘的人骨群引起了考古學家極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