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老僧走到了小靈覺旁邊,道:“今世命運皆因前世定,何必煩惱這麼多?”
小靈覺頓時一愣,然後笑道:“是貧僧著相了,對不住了。”
小和尚眼神複雜的看著眼前的三生石,三生石是一種泥質石灰岩,呈褐紅、朱紅、玄黃、土黃等色組成的巨石。
傳說,在這神州大地之上,三生石原本是萬古儒家第一生,孔聖所製作,後來被贈予了地府,由地藏王菩薩所保管,鎮壓著地府的氣運。
三生石產於孔子故裏曲阜城北的九仙山上,其質地柔軟、文理精膩,山體前麵的三生石為褐紅色,稱為三生石陽石,經打磨拋光之後可現類似於木紋的圖案或黑點點綴,所以又有“石中紫檀”的美譽。
然後又經過孔聖的貼身文氣洗禮,逐漸化為了一尊神物。
山背麵的石頭多呈玄黃色或土黃色,被稱為三生石陰石,陰石亦有黑色天然畫麵裝點,大塊兒石頭經打磨後可構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飛禽走獸、風流人物等圖案,清晰逼真,各得其妙,有水墨畫的清高淡雅。
老僧笑道:“都說這三生石,那是孔聖之作,可是你可知道他的來曆不?”
小靈覺搖頭,外界流傳說法都是如此,這三生石本是孔聖的至尊神物,後來才轉交為地府保管,這已經成為了人間的一道趣文了。
老僧笑道:“其實不然,孔聖確實有功於三生石,然而這三生石並非儒家聖物,也並非地獄聖石。”
小靈覺疑惑的問道:“敢問老師傅,這三生石究竟是何來曆?”
老僧言道:“相傳女媧在補天之後,開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計,終而成一碩石,女媧將其立於西天靈河畔。
此石因其始於天地初開,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通。
不知過了幾載春秋,隻聽天際一聲巨響,一石直插雲霄,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女媧放眼望去,大驚失色,隻見此石吸收日月精華以後,頭重腳輕,直立不倒,大可頂天,長相奇幻,竟生出兩條神紋,將石隔成三段,縱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
女媧急施魄靈符,將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後,獨缺姻緣輪回神位,便封它為三生石,賜它法力三生訣,將其三段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並在其身添上一筆姻緣線,從今生一直延續到來世。為了更好的約束其魔性,女媧思慮再三,最終將其放於鬼門關忘川河邊,掌管三世姻緣輪回。
當此石直立後,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緣輪回者更是絡繹不絕。”
小靈覺尷尬的說道:“原來隻是求一份因緣而已,看來這事跟我根本就沒關係…”
老僧麵露不愉,言道:“這三生石怎會隻能求因緣?它能照見你的前世,今生和未來。你再去看一下另一麵,看看有什麼結果?”
小靈覺輕輕一轉身,來到了這三生石的旁邊,上麵用古篆體寫著今生二字,不一會兒三生石上便出現了一個高大的和尚,小靈覺感覺這個人的輪廓很像自己。
神色依舊是那麼堅毅,不過身上就多了幾副出塵的氣質,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讓人敬畏。
老僧歎到:“這就是現在的你,我不知道你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但是我能夠預見,這條路比想象中還要艱難的很多,或許會因為一個小小的麻煩,而導致你功虧一簣,希望你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保持一種平和心。”
小靈覺笑而不語,仔細的觀摩著眼前的自已,他能明顯的感受到,鏡中的自己氣勢雖然不曾變化,可是眼神中的剛毅都更勝幾分現在的自己,一張清秀的臉龐更多了幾分成熟的韻味。
老僧問道:“何必為一副臭皮囊而癡迷,莫非你隻是一個俗人乎?”
小靈覺笑著解釋道:“大師,你看看三生石內的我,很明顯大我一圈,您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嗎?”
老僧不解,疑惑的看著小靈覺,問道:“為何?”
小靈覺鄭重的說道:“說明,貧僧這一世還沒圓寂,貧僧的執念也沒有完成,貧僧…不能死。”
老僧驚駭,這小子不是怕死死,而且執念沒完成前,不敢死……
老僧心中暗道:你果然還是你,從未改變過,不過,這天道難爭,且行且珍惜吧!
小靈覺身子一動,正打算去看三生石上未來的自己,卻被老僧一把拉住,老僧道:“阿彌陀佛,這三生石第三麵不可看,這裏麵蘊藏了天機,佛日:不可雲,不可雲。
你若是看了,這未來便是被打亂,未來一亂則會讓三界生靈塗碳。”
小靈覺止住了腳步,呆了一下,便止住了心中的念頭,然後緩緩退至一邊,神色認真的說道:
“阿彌陀佛,還是不看好了,不過,大師,我該如何回到我的世界呢?”
老僧笑道:“你從來處來,自然,要回歸去處去,跟著本心走就行。”
小靈覺又道:“那這裏又是什麼地方啊?”
老僧又平靜的說道:“你心中已然知曉,何必要多問老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