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下普真寺弟子有些迷茫,為何無憂師兄居然得到了對方的讚賞。隻有一些資曆比較老的師兄們明白了什麼,可是他們眼中卻顯現出了擔憂之色。
這個雲語實在是一名勁敵,小小年紀,居然顯露出如此鋒芒,恐怖如斯。
旁邊的年輕弟子們不解,紛紛向旁邊的師兄們問道:
“師兄,他們兩個人的動作代表什麼意思啊?”
“是啊,這難道是某種暗語?又有什麼禪意?”
“還請諸位師兄為我們解釋一下,多謝了。”
少傾,一個念字輩的師叔解釋道:“在戰台之上的雲語法師為了觀察對手無憂是否是智者,用佛珠在自己的頭上方劃了三個圈,表示問對方三界輪回的因是什麼?
無憂將自己的僧袍下擺甩了二下作答,表示三界輪回的因是二取的執著,或是自他執著的分別心。
於是對麵的雲語法師很高興,知道辯論的對方是會依據教證、理證的智者,而不會以煩惱心辯論。”
底下頓時就傳來一片驚歎之聲。
“原來如此,這居然是一個問題,讓我們長見識了。”
“無憂師兄的處理方式倒是不錯,可之前的無邊師兄是不是……”
“唉,無邊師弟給咱們普真寺丟了顏麵,真是不自量力,接下來隻能看無憂師兄能不能扳回一局了。”
“無邊確實是有些狂妄了,被人辯得啞口無言,現在隻能看無憂師兄的了。”
聞言,旁邊原來昏迷的無邊又是一陣咳嗽,說話那人惹來大家的一陣白眼,然後那人有些悻悻然地退回去。
這一幕,落在了靈覺眼中,讓他不由得有些感歎,雖然他也有些討厭無邊,但是師兄弟們的做法卻讓他感到心寒,無邊雖然敗了,但他至少敢於站出來挽回普真寺的威名,何必要落井下石呢?
雲語問道:“無憂師兄,敢問師兄,咱們是辨經,還是比試學識?又或者比什麼?”
無憂心想:你小子才思敏捷,要是比出題的話,我可能要輸,還是比一下辯論經文吧,你們華台宗修的是小乘佛法,傳承於西北喇叭教,若是比教義的話,我們大乘佛法還是比較占優的。
片刻,無憂言道:“咱們就談論一下佛學吧,如何?”
“正有此意,因所願,不敢請耳。”雲語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可查覺微笑,他身上有一半的血統,來自西北藏人,所以對於藏教的教義感悟良多,更是結合了藏教和中土佛教的精華教義,自己寫了一本佛經,得到了兩方的教授與傳承。
無憂笑問道:“雲語法師,敢問一下,你對於佛法的修行有什麼主張嗎?”
雲語雙手合十,稱道:“阿彌陀佛,貧僧對於佛法的理解很簡單,是先伺察抉擇法界的本性,然後觀修證悟,依靠出世的無漏智慧遣除分別的執著相。”
雲語發言時,場下鴉雀無聲,在聽完雲語的闡述之後,很多普真寺的大和尚都低著頭沉思,腦海裏在研究著雲語的話,反複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