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修的是佛道,就要順從自己的心意,若隻是一味的順應別人的想法,跟個提線木偶又有何不同?這佛,不修也罷。)
老和尚的這幾句話在小和尚心中炸響,給他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師傅們說執念都是錯的,應該放下心中的執念,可是這位大師卻跟自己說,若是修佛,不按著自己的心意去修,還不如不修,作畫,若換個別人來說,小和尚一定會嗤之以鼻,可是這是天下聞名的鑒寶大師,光名號就可以讓人家魔道巨擎退避三舍的存在。
片刻,小和尚感覺腦海中一陣輕靈,仿佛有什麼被堵塞的東西一下子疏通了,讓他感到一陣身心愉快,他沉沉的吸了一口氣,然後躬身對著老和尚說:“阿彌陀佛,多謝大師開導,靈覺卻是受益良多,猶如茅塞頓開,多謝大師了。”
“不必謝我,這是屬於你自己的緣,貧僧隻是碰巧趕上了這個“因”,能不能結出果,還得看你自己。”老和尚搖了搖頭,並不受禮。
老僧又道:“你看看這番天地,有什麼想法沒有?”
小和尚有些佩服的說道:“不愧是大師,居然能夠開發出一片這樣的天地,這裏與世無爭,環境也是美輪美奐,如神仙洞府,是一處歸隱的好去處,不如這裏,就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大師,這裏是一塊福天洞地嗎?”
老僧笑道:“確實是很好,如夢如幻,仿佛跟佛國一樣,不過,這些終究是泡沫,如夢如影,一指即破,仿佛是建立在沙子上的城堡,水一衝就散了。”
小和尚奇怪地看著老和尚,不知道他的意思,問道:“大師,為何有這種說法?”
鑒寶笑道:“因為,這方天地是我用靈台幻化而成,這是我的靈台,我馬上就要圓寂了,這方天地也要隨之崩塌,所以一切都是如夢如幻。”
小和尚沉默,眼前這個笑得很開朗的大師,是真正的將生死付之一笑,根本就不在乎,小靈覺境界還沒有到,不能理解大師的想法。
老僧又道:“我的這座靈台也是我心中的理想聖地,貧僧看多了無盡的戰亂,也看多了妻離子散的悲劇,所以我從小要立誌建立一個沒有紛爭的世界,後來我才發現,人心,是永遠不能被考驗的東西,所以我失敗了,這世上居然還有人的存在,就絕對少不了紛爭。”
小和尚問道:“大師,既然紛爭無可避免,那我們應該懷揣著什麼樣的處世之道?”
大師沒有正麵回答小和尚的問題,隻是淡淡的說道:“道家,講究的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萬物追求其根本,追尋本心就行了,而儒家卻是不同,講究士大夫與君共治天下,思想的精髓是仁義,推行仁政以治世,這兩種辦法雖然對立,但是互相都有可取之處,畢竟已經踐行了千百年。”
小和尚沉默,然後又問道:“大師,這些和您的傳承有關係嗎?我現在隻想快速的擴充實力,完成自己的本願。”
鑒寶大師卻笑道:“你這小家夥著什麼急,我今日便傳給你一項法門,你且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