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類太陽能產業發展的七個階段(2 / 2)

1975年,“全國第一次太陽能利用工作經驗交流大會”在河南安陽召開,這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太陽能事業的發展。會議之後,我國政府製定了太陽能研究和推廣工作計劃,並給與專項經費和物資支持。太陽能課題組和研究室在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紛紛設立,有的地方還開始籌建太陽能研究所。這一時期,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處於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時期。

第六階段(1980年~1992年)

從1980年到1992年為第六階段。20世紀80年代,太陽能研究開發利用工作再次陷入低潮。世界上許多國家相繼大幅度削減太陽能研究經費,其中美國最為突出。

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下降,而太陽能產品造價昂貴,價格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太陽能技術方麵沒有重大的突破,仍舊不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一些人開發利用太陽能的信心動搖了;核能發展較快,抑製了太陽能的研究開發。

我國太陽能的研究工作,步國際上太陽能研究工作低落的後塵,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甚至有人提出:太陽能利用投資大、效果差、貯能難、占地廣,認為太陽能是未來能源,等待外國研究成功後我國再引進技術。雖然抱有這種觀點的人是少數,但也十分有害,其對我國太陽能研究工作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太陽能開發研究經費大幅度削減。但研究工作並沒有中斷,有的項目還獲得了較大的進展,對太陽能研究工作的冷落促使人們去認真審視以往的計劃和製定的目標,調整研究工作重點,爭取以較少的投入獲取較大的成果。

第七階段(1992年至今)

1992年至今,由於人類大量消耗礦物能源,全球能源短缺、生態環境被汙染與破壞,這些都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1992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召開,會議通過了《裏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一係列重要文件,把環境與發展結合在一起,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模式。

這次會議之後,世界各國開始加強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將利用太陽能與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使太陽能利用工作重新複興起來,並逐漸得到加強。

這次大會之後,我國政府更加重視環境與發展,明確要“因地製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提出了10條對策和措施,並製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進一步指出太陽能的開發利用為重點發展項目。1995年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國家經貿委製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提出在1996年~2010年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任務以及相應的對策和措施。製定和實施這些文件,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了我國太陽能的研究與開發事業。

1996年,聯合國“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在津巴布韋召開,並發表了《哈拉雷太陽能與持續發展宣言》,會上討論了《世界太陽能10年行動計劃》(1996~2005年)、《國際太陽能公約》、《世界太陽能戰略規劃》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要求全球共同行動,廣泛利用太陽能,進一步表明了聯合國和世界各國對開發太陽能的堅定決心。

1992年以後,世界太陽能利用再次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期,其突出特點是太陽能利用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全球一致行動。

另外,這時期太陽能的開發利用還呈現另外一些特點:太陽能發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從而可以避免以前忽冷忽熱、過熱過急的弊端,保證了太陽能事業的長期順利發展;在加大太陽能研發力度的同時,注意及時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加速太陽能商業化進程,進一步擴大太陽能利用的領域與規模,逐漸提高經濟效益;國際太陽能領域的合作空前活躍,不斷擴大規模,效果極為明顯。

總之,在20世紀的100年裏,太陽能利用的發展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高潮與低潮交叉互進,一般每次高潮期後都會出現低潮期,處於低潮期的時間大約有45年。

與煤、石油、核能的研發利用的發展曆程完全不同,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認識差別大,太陽能利用研發多反複,太陽能利用的發展時間漫長。這充分說明了太陽能開發是史無前例的,其難度較大,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大規模利用;另一方麵也說明礦物能源供應、政治和戰爭等多方麵因素影響太陽能利用,發展道路比較曲折。

盡管如此,20世紀取得的太陽能科技進步,從總體來看仍比以往任何一個世紀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