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座100萬千瓦的電站來說,如果以煤為燃料,一天就耗煤一萬噸,而以鈾235為“燃料”,一天隻要四公斤就夠了。對比之下,人們可以節省多少運輸和貯存方麵的人力和費用,並且減少多少噸汙染環境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和煙塵啊!
魔鬼還是天使
自從人類開發出原子能以來,到今天也還隻有40多年曆史。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是在50年代建立的,在這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裏,人們對於利用原子能發電的評價,卻已幾經周折。尤其是60年代後期,當世界規模的環境汙染問題顯得尖銳突出的時候,原子能電站也成了被指責的對象。
原子能電站,確實有一些特殊的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安全方麵,主要是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集中了無比巨大的能量、並且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核反應堆和第一載熱係統,是不允許發生事故的。但是,最精心的設計和最嚴格的管理,也不可能把發生意外的可能完全排除,那怕最微小的可能性,也會構成對人類社會的潛在威脅。環境方麵,則主要是燃燒後遺留下來的核殘渣,包括氣體、液體和固體物,對人體有害。
前幾年,美國三裏島核反應堆發生滲漏事故以後,更激起了一場轟動世界的軒然大波。甚至有人把原子能比作神話裏阿拉伯魔瓶裏逃出來的魔鬼,認為已經到了把這個魔頭收回魔瓶中去的時候了。
原子能真的這麼可怕嗎?把這個巨人趕回去禁錮起來,還是進一步利用他,這就關係到人類未來的命運了。
如果原子能電站發生事故確實會造成可怕的後果。但是,從世界上已在運轉的七百座核電站的情況來看,人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措施,把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自60年代到今天,還沒有發生過放射性物質的大量滲漏和人員嚴重傷亡的事故。就是轟動一時的“三裏島事件”,漏出放射性氣體而造成的“災難”,是否值得這樣大呼大叫,也還是個問題。因為三裏島核電站全體118名職工中,連一個受傷的也沒有,“受害”最深的三個人,所受到的,也隻是略高於容許的季度照射量而已。雖然事故發生後,當局將8千米範圍內的孕婦、兒童全部撤出,16千米範圍內的學校關閉,居民有不少逃離的,但是據測定,如果有人在事故發生前後,寸步不離地留在電站近旁的話,他們受到的放射性物質量,也隻不過像照射了二、三次醫療X光罷了。可見一些人對於核電站的恐懼,實際上是帶有盲目的過敏感的,就像一些人“談癌色變”一樣。
核電站發生事故有多大的可能性呢?據美國對即將投入生產的一座輕水型反應堆的情況預計是,大約25萬年,才可能有一次傷亡事故。這樣看來,這方麵災難的可能性,要比飛機失事、地震、水壩斷決、風災等還要少得多。
至於放射性核殘渣的處理,由於它的數量,與同樣能力的火力電站的廢物相比,要少得多,所以完全可以用封閉深埋的方法加以妥善解決。
應該說,使用原子能,對人類的安全和健康,決不比使用其他能源,象煤、石油,甚至水電和太陽能來得差。
最近我國一百多位科學家、工程師提出在我國東南八省、市和遼寧省,作為近期缺能區;四川、河南、安徽、山東、北京、天津等省、市,列為中期缺能區,大力建設核電站。而在我國,象鈾資源、原子能科研和核燃料工業體係、反應堆設計隊伍、材料生產以及設備製造等條件,也都是具備了的。
人人知道,不能因噎廢食。當然我們更不能把“天使”看作“魔鬼”。
一舉五得的沼氣
小池裏的氣泡
立在汙濁的死水小池塘邊,你能夠看到時時有一串串的氣泡,從池底冒上來,仿佛池塘裏有無數魚兒在深處遊泳、時時在呼著氣似的。如果你有意識地在池邊猛力跺腳,或者拿根長棒去攪動池底,那麼,冒上來的氣泡就更多,有時還帶著泛起一二片爛樹葉、腐草莖呢。把這種氣泡裏的氣體收集起來,劃一根火柴,它就會燃起一朵藍幽幽的火花。原來池裏的氣泡不是魚兒呼氣,死水裏哪來的魚兒!而是一種可燃的氣體在冒上來,它的名稱叫“沼氣”。
為什麼沼氣可以燃燒呢?化學分析告訴我們,這種氣體,裏麵有百分之六十多的甲烷,百分之三十多的二氧化碳,還有一些氫、氮、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我們知道,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那是很容易著火的,所以沼氣能夠燃燒,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