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唯一家園——地球
在廣漠無垠的太空裏,有一顆蔚藍色的球形天體,它表麵海陸隱現,上空濃雲密布,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家園——地球。地球是太陽係中唯一有生命發育和人類活動的行星,也是當今所知宇宙中唯一有生物演化和高度文明發展的天體。地球的赤道略鼓、兩極稍扁,是一個橢球形天體。它的平均直徑是6317千米,自轉周期是23小時56.07分,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是29.8千米/秒,周期為365.3天。
從古至今,人類對天空充滿了神秘美好的幻想。直到近代空間探測技術形成後,人類才開始對太陽係的了解增多,才充分認識到地球的真實特點和特殊價值——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
宇宙中或許有其他生物,它們能在與地球迥異的環境中生存,但是人類不能,他們隻適應地球的生存環境。在太陽係中,除了地球以外,沒有別的星球可供人類棲息安居。即使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由於沒有液態水和適合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大氣條件而不適合人類居住。
在地球上,全人類共同享用藍天、空氣、海洋等生命所必需的生存環境。因此,關愛與保護地球就是珍愛生命、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知識小百科
從太空看,為什麼地球的顏色是蔚藍的
太陽光照射在大氣層上,藍光四處散射,有的光被吸收,有的光被折射,有的倒映在水中。由於地球表麵的71%都覆蓋著水,在太空黑暗背景的襯托下,倒映在水中的藍光使地球呈現出蔚藍色。
地殼之謎——地球的結構
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能上“九天攬月”,卻仍然“入地無門”。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深度隻有12千米,連地殼都沒有穿透。科學家隻能通過研究地震波、地磁要素和火山爆發,間接地揭示地球內部的奧秘。
地球由一個物質分布不均勻的同心球層構成,它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殼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17千米。上層為花崗岩層,下層為玄武岩層。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的加深而增加。經檢測,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億年,而地球生成到現在大約已有46億年。這說明構成地殼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殼層,是地殼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形成的。
地幔厚度約2900千米,上地幔主要是橄欖石,下地幔是具有一定塑性的固體物質。
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千米,有一個可流動的液態外核,和一個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的固態內核。地核的中心密度為13克/立方厘米,溫度最高可達5000℃左右。
地球的圈層
地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這三個圈層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彼此滲透,相互影響。在太陽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下,整個地球生機盎然。
(1)大氣圈
大氣圈又叫大氣層,它包裹著地球。大氣圈在岩石圈和水圈的上方,由各種不同的氣體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和氧。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變化,高度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最上麵是星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