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心酸的哭喊著:“你快回來,我一個人承受不來,你快回來……”。他在想誰呢,他在想諸葛瑾。如果諸葛瑾在,他就可以不用去給他應該叫老爸的人“飯含”,也不用去舉靈牌赤腳走路。也不用跪著暈過去。也不用進墓地。孝子的喪葬4大受罪,真是痛苦呀。
諸葛亮內心暗暗的鄙視著古老的喪禮禮法,並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把這麼幾個所受的四大罪過定為:
1、\t飯含,就是撬開死者的嘴巴不要以後牙關緊閉,後期好放陪葬物
2、\t舉靈牌“告祖”,要赤腳走四分之三左右的路程
3、\t跪拜回禮
4、\t合葬墓的,孝子進墓探地。
這些儀式一定要簡化,要簡潔而又隆重。諸葛亮暗下決心。不管諸葛亮如何想,諸葛亮如今要麵對的現實是如此殘酷。此時,進入了守孝階段,整個漢朝都很講孝道。幾乎每個皇帝的諡號前麵都一個孝字,比如漢武帝就叫孝武帝。選拔人才也是叫舉“孝廉”。大哥不在,諸葛玄的意思就是要諸葛亮先替家裏的男丁去守孝。
安葬死者後第二天。守孝的流程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了。諸葛家是文化人家出身,並且都當過官的。父母死後,孝子須守孝三年,以報養育之恩。頭不離白布,足不離白鞋,不參與歡樂喜慶活動。每逢亡人生日周年,都要上墳祭奠。過年的時候不貼紅色對聯,第一年貼白色,第二年貼黃色,第三年貼蘭色。以示“守孝”,另外要給墳上紮墓燈,三年過後才可以不穿孝服。諸葛玄也通讀經典。他接著給諸葛亮解釋到。守孝其實是前後三年,算足時間是27個月。因為當時母親給小孩吃奶就是27個月。如果清苦人家奶水不夠,守孝時間可以短。並且引用孔子的話說:“孔夫子認為,守喪三年並不是禮的要求,而是個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追求的是快樂,這與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喪期間追求快樂,心不會安,而隻有痛哭悲傷,內心才會安寧,才能滿足幸福。”
諸葛玄似乎還要說什麼。顧氏心領神會。走到外頭,片刻回來。手裏提溜一個袋子。諸葛玄點了點頭,隻見顧氏把袋子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接過來,挺沉的,叮叮當當的。諸葛玄道:“此乃族人之‘返賵’汝且收好!”。諸葛亮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不管,反正是錢,先收了再說,這個可是穿越以來第一次獲得的小金庫。顧氏接著解釋,諸葛亮才明白。因為諸葛亮是一直舉著靈牌。尤其穿過了池塘的時候把鞋子脫掉了。給老爺子“飯含”,回跪拜禮14天,還鑽墓。按照規格要給表示表示,因此家族裏的長輩看到你表現不錯,給了1280錢。這個錢還必須收下,不收整個祠堂的人都跟你過不去。
諸葛亮家在本地屬於望族,收到的禮多,所以按照規矩給送葬的尤其舉靈牌的錢也就多。此一千二百八十錢屬於一筆巨款了。
暫且不表,諸葛亮在老家,替兄守孝。
+++++++++++++++++++
且說諸葛玄要送信給諸葛瑾告知其早點回來奔喪。當時傳遞消息的是驛站,然世道亂象四起。驛站主要就是為官府辦事,因此消息傳遞的速度非常慢。所以他們為了保險,從幾個驛站給諸葛瑾同時發信。
一個月後,諸葛瑾才得到了消息。諸葛瑾一聽消息,來不及請假,隻跟當時一起的一個要好的同學打了一聲招呼,就開始趕路。俗話說忙中出錯,諸葛瑾忘記了身上帶一個重要的東西,錢!,還有行囊太簡單。走了一天,實在餓得不行,一看舉目無親,想了想,就動了念頭先回洛陽搞點錢然後再走,可是轉頭一想,自己著急忙慌的走了這麼久。回去不知道要耽誤多少時間呀。而且現在餓的不行了。沒有辦法,這時候讀書人斯文也顧不上了。行千裏路勝讀萬卷書,尤其是為了活命,尤其他這個知識青年,會激發出無限的想象力與求生的欲望。他開始賣東西,行囊裏的東西賣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