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金瓜擊頂(1 / 2)

劉辨在董卓的護送下回到了洛陽。此時,他的心情很低落,當初大將軍何進在的時候,他的心裏麵總覺得很別扭,覺得何進插手的事情太多了。如今何進死了,劉辯心裏更難過。隻有真正麵對整個大漢天下的時候,他才知道當初何進為他擋下了多少腥風血雨。此時,劉辯想起了司馬懿。他很懷念他父親在的時候,在那次朝堂上,他與司馬懿還有協皇子一起發飆的情景。

可是懷念與想念又能怎麼辦呢,何進與父親已經死了,想見其他的人那可是個大問題,比如要召見司馬懿就是一個難題。因為他的話怎麼傳出漢宮已經很難。

董卓此刻的心情很複雜。

雖然隻是短短的一天時間,可就是這一天,整個洛陽城卻發生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外兵入京,自己雖然搶得先機進入洛陽城,但是城外的並州軍虎視眈眈,尤其是那個呂布,更是生猛。其它的軍隊也將陸續到來,這些都不是善茬,比如黃琬,比如鮑信,比如橋瑁,如果他們外兵合在一起,自己區區三千人無論如何應付不來。

而城內,失去了何進之後,各路人馬都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況,紛紛被人吞吃下去。北軍被瓜分的七零八落,自己雖然吞下了一些,但是袁紹手上還掌握著不少兵馬。

“如今何進手下部曲雖然歸附於本候,卻絕非甘願為本候所用,若是此時有人唆使其抗衡我軍兵馬,隻怕以本候手中人馬還不足以對付這些京城的精兵,更不用說城外的丁原,你倒是想個法子,以防不測!”董卓向李儒詢問應對之策。

“我西涼軍畢竟隻有三千,斷無它法可以增加。”李儒有點懊惱,“這也怪主公當初聽從了徐榮的勸告,隻帶三千兵馬前來,如今才有此窘境。”

“李儒,隻帶三千兵馬,你也是知道的,事已至此,你趕緊快想辦法。”董卓指著李儒笑道,“若是你真沒有計策,那你就算變戲法,也得給我變出一萬人馬!”

“主公為何隻要一萬人馬?我可以變出三萬人來,主公覺得如何?”李儒一臉神秘。

“你真能變戲法?”董卓吃驚問道。

“這般戲言,主公也會當真?”李儒笑出了聲,但突然變得嚴肅,“但主公,在下的確有條險計。”

“你小子還不快說!”董卓已是迫不及待。

“主公今日夜間可悄悄命本部人馬前往城西郊外,明日早間再命其大張旗鼓入城,隻宣揚說是西涼援軍已至,如此五日,麵對這從天而降的數萬人馬,還有誰敢不屈服於主公的軍威?”

“如此甚好!今夜我便命令將士出城!”董卓大笑,隨即又起了疑惑,連忙問道,“這計何險之有啊?”

“主公,京城之中不乏明白之人,如果他們我軍將士走漏消息,讓他們知道我等虛實,怕那時情況將會更加不妙。”

“哈哈,孝儒大可放心,隨我入京的將士皆西涼子弟,對京中之事一竅不通,我今日便令他們到西苑之中搜尋靈帝、何進留下的銀錢寶物,所得皆歸眾人所有,他們拿了賞賜還會走漏風聲嗎?”接著董卓話鋒一轉,“要是得了賞賜還有人敢走漏風聲,那我隻好殺無赦!”

“主公萬萬不可。”

“為何?”

“主公,我軍初入京畿,當嚴明軍紀,如今西園已被京城的士兵搶劫一空,此等行徑早為京城百姓所不恥,我西涼軍更應率先垂範。唯有如此,我等才可順利控製京城的士兵。再說,即便是要獎賞也要等全局穩定後才可以。”

“嗯,孝儒,所言甚是。”

+++++++++++++++++++

此時洛陽,袁隗在一名三署郎的引導下向前急趨入了太後所居的永樂宮。

“臣參見太後。”

“袁太傅不要多禮,請起。”何太後端坐在殿上,微微笑道。

何太後自那日被盧植救了後,病也好了,嚇好的,此刻正擔心著朝廷的局勢。

“不知太後深夜詔臣入宮,有何要事?”

“袁太傅,你乃朝廷重臣,是與大將軍共同秉政之肱骨,你們袁家更是四世三公,世代受漢室的浩蕩皇恩,如今大將軍聽信袁本初之謀,我們何家……”何太後說著,圓圈紅了,又看了眼袁隗,“事到如今,國家重任就要靠你們袁家還有盧尚書等人了!”

“本初、公路那兩豎子,害死了大將軍,還耽誤朝廷大事,臣一定竭力為國,補犬侄之失。”袁隗一聽沒有說萬年公主的事情,心寬了不少。

“太傅既然這樣說,哀家也就放心了!”何太後笑著點了點頭,“袁太傅,今天子年幼,沒有我這當母親的幫助,如何能處理好朝政?”何太後說出了目的。

“太後臨朝輔政,乃是國家大幸之事。”袁隗不動聲色的回答。

何太後一直平靜地敘述著,卻突然話音一轉,“難得你們袁家對朝廷一片忠心,哀家隻希望,明日哀家臨朝之時,你等世食漢祿的士族,莫要站錯了隊!”

“諾!”袁隗一直擔心何太後說出萬年公主的事,在袁隗心裏他一直認為此事一定是袁術所為,所以他一直緊伏在地上,不敢看何太後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