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有一小人跟著禁星動作,他自己的領悟在緩慢上升之中,舍生刀法,不滅刀意,盡數在禁星腦海中浮沉,此刻他的軀體變成了一個大爐子,在燒烤著這些刀法。
化繁為簡,小人影越來越快,殘影重重,其實他走的是一道小路,既然滄海刀法不好學,刀意更是揣摩不透,他可以從招式本身入手,這並不是另辟蹊徑,而是愚公移山的方法。
術近乎道是對刀法領悟到極致的表現,以他目前的底蘊是絕無可能做到的,所以他隻能從術這個方麵入手,說得好聽點就是天道酬勤,其實也就是勤能補拙的笨方法。
但也不要小瞧了禁星的毅力,修道者需要堅韌不拔的意誌,因此,沒有哪一位是沒有耐心的。
乂字滄海刀,禁星起先煉第一式,也是左劈砍,直到達到禁星自己的階段性目標之後,他開始練第二式,右劈砍,同理,再度達到心理要求之後,禁星將其連貫使出,去追尋其中的韻味。
呼嘯生風,大開大闔,爾後弱柳扶風,每一招每一式都極為講究,講究的是一個和諧度。
和諧度其實也是順暢度的表現,往大了說便是對招式術法的領悟程度,往小了說便是氣機的供應,兩者若能做到完美地和諧統一,禁星對於這招式便可以說是登堂入室了,其實在體術武道大家中,若能做到心意合一便是宗師的表現。
但在修真世界,隻會看起來很玄妙的術法是沒有多大的用處的,因為大多的以力證道的修士都是講究的一個意境,也就是武道或者修道者中的意念,這個東西看似玄奇非常,其實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每一招每一式若是能容納意念,那招式的威力將以幾何程度遞增,端的是玄妙非常,因此,禁星首先要達到的就是要揣摩出這刀式的意境,爾後才能追尋那種睥睨狂暴的刀意。
這條進階路程極為明朗,卻是一路荊棘,若要想從裏麵過片葉不沾身那幾乎沒有可能,任何事情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禁星深以為然,滄海刀在世間的流逝下變得圓潤。
閉目之中的禁星沒注意到,在他陷入空靈境界時,那玄龜殼在上徒然有一陣光芒閃爍。
緊接著一頭小黑虎鑽了出來,毛茸茸的腦袋上不見絲毫稚嫩,有的隻是一片滄桑,此時此刻,小黑虎竟是口吐人言:“小子終究是禁凡的種,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資質與心性這兩塊卻是毫無挑剔,倒是一位天才!”
爾後這頭小黑虎身軀開始緩緩變化,兩息的時間內竟是黑毛盡褪,緊接著光芒大漲,變得極為狂暴威猛,刹那之後竟是變成了道童模樣,臉龐稚嫩,倒提一柄拂塵,短小身軀中卻是散發出悲天憫人的氣息,極為高深莫測。
這頭小黑虎赫然就是道童,也就是在外界之中那頭凶悍無比的異獸,在禁星熟讀道藏一千的時候負氣奔走,沒想到竟是沒有走遠,化作了小黑虎的模樣。
禁星若是醒轉過來看到這一幕定會大吃一驚,因為這根本就沒有道理,因為他最先接觸的吊睛大白虎,根本就不是黑虎,因此,這裏麵就有說不通的地方,再者說了,那黑虎本身就有匹敵煉神境界的威能,自己的孩子怎麼會不知?
哪怕那道童運用了玄奇無比的手段,蒙混過關,但是也絕無可能在久遠以前設計這一關卡,因為沒必要。
最後道童晃動了下手中的拂塵,低語道:“這玄武出水的格局看來是被禁星小子給瞧出來了,要不然他斷然不可能這麼快去學習滄海刀,九宮格隨便哪一種都是備受歡迎的造化,更別說這裏麵首屈一指的滄海刀了!”
最後,他啞然失笑,不屑咧咧嘴吧,手中一番,被借去的《雙修淺論》驟然浮現,他隨手翻開一頁閱讀起來,臉龐上的思索與高深頓時一掃而空,露出一副極為滑稽的嘴臉,活脫脫考取功名的學子在辛苦之餘偷看禁書的模樣,一臉陶醉。
道童的身影在龜殼之上緩緩淡去,光芒一閃,恢複如初。
禁星沉浸在自我世界之中,腦海中的小人最後和禁星趨於一致,刀法玄妙,禁星揮舞起來密不透風,甚至還有形成龍卷的勢頭,物我兩忘,禁星觀察著,思索著,腦海的晦澀越來越清明。
那層隔膜也是越來越清晰,似乎一捅就破,然而這種感覺隻是他的一廂情願,近水樓台也不一定能先得月,禁星的世界氣勢說起來極為單調,但是若論複雜程度,恐怕兩地三族中無出其右者。
乂字滄海刀最後被禁星柔和了自己的一些見解,自己的精氣神融入其中倒是其次,他更多的是將自己對於刀法的感悟容納了進去,因此,這滄海刀盡管隻是初得雛形,其中的威力就非同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