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蠶娘表露心事之後,錢進雖然感覺她待自己更為細心體貼,但也明顯的感覺到兩人之間已經有一條鴻溝,那就是禮。對此錢進也毫無辦法,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談何容易,或許等自己給蠶娘開了裁縫鋪之後,她有了生計便不再這麼拘謹。
接下來十幾天,錢進足不出戶,晨間練習錢氏刀法,其餘時間便溫習科舉考試書目。古人雲:‘書中自有顏如玉’。依錢進看來,這書便是老婆,如果幾個月不搭理,這感情便要生分了。幸得錢進自小便把這些書讀了幾千遍,再加上這幾天每天都搖頭晃腦的朗誦‘之乎者也’,終於又找回了以前的感覺,把錢進高興得連呼“古人誠不欺我也”。
正當錢進閉關苦讀的時候,陳雄案也開始在坊間發酵,‘錢進’這個名字也成為坊間最熱的話題。許多人紛紛打聽他的來曆,卻發現除了知道他是來自觀海城的、年齡十六許,以及是個千戶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知。
……
二月初八,京城迎來了立春後的第一場雨。
這個冬天隻下了兩場雪,錢進所擔心的嚴寒也沒有持續多久。大地也似乎開始暖和起來,有些鬆柏樹居然早早的長出了嫩芽。若無意外,今年應當是一個豐收之年,這對於陳國百姓來說無異於甘霖。
這一天,也是陳國所有舉人參加會試的日子。
所有的考試程序與鄉試一樣,考試時間依然是九天,考試內容依然是八股文、陳律和策論。所不同的便是:會試由禮部主持,負責監察批卷的官員也要高上幾個品級。
改國號為仁武後,這是第一次會試。陛下格外重視,欽點了吏部尚書安如海為總裁①,翰林院大學士郭廣明為副總裁②,禮部侍郎李文煥主持相關流程,還有若幹人員協助。考題均由總裁選定,一旦出題印卷後,所有批卷的官員便不得再同外界往來。
錢進、金台明、廖東臨三人早早的就到了貢院門口。此時,貢院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有官員正在監督搜身。來參加會試的生員已經參加過小考、鄉試,對考前這些程序自然熟稔。三人互相勸勉了一番,約定好考試結束後彙合的地點,便依次進了龍門。
鳴鑼之後,第一場八股文的考卷分發到位。考卷題目便是:“理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就是說理學的目的在於導人向善,在於弘揚正大光明,如此方能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看到這個題目,錢進立馬便想到陛下年號為‘仁武’,心說這考卷的題目八成得過陛下授意了。於是,他便以‘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承題,又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發揮了一下,旁征博引……最後結論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三天後,錢進滿臉疲倦之色的走出貢院。見到廖東臨和金台明時,發現廖東臨也好不到哪裏去,兩隻眼睛烏黑。金台明倒好,看他神態自若,跟平時沒啥兩樣。三人隨便點了些酒菜吃了,然後便各自回家呼呼大睡。
接下來的陳律難不倒錢進,依然是考律條和判案。判案則以一樁命案為考題,要求生員將斷案程序、斷案依據一一列明,最後還得根據考題指出刑犯和所犯罪狀。陳國的刑偵水平跟現代比差了好幾十條街,因此這對錢進來說小菜一碟。
《策論》的題目倒是吸引了錢進,考的國庫和稅賦的關係。早在平昌府時,文天正得閑便指點錢進科舉文章,偶爾也會提及天下大勢。有一次文天正便說起了他對國庫的擔憂,說前些年太倉③歲入銀隻有兩百多萬兩。錢進當時聽了還大吃了一驚,心說陛下也真夠窮的,怪不得前些日子的賞賜銀隻有二十兩。
當然,陳國的稅賦大多是以米糧為主的,銀子隻是其中一部分。後來,李首輔入閣拜相,花了三年的時間把全國田畝重新丈量了一遍,並把所有的稅目合而為一,除秋糧外其他稅負全部以銀收。這條舉措收效顯著,老百姓省去了許多苛捐雜稅,太倉的庫銀也豐厚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