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我打鐵來我快樂(1 / 2)

接下來的一個月,是錢進一生最為專注的時光。安排好四合院的事情後,他索性住到了鐵坊,與田力一同精研燧發槍工藝。

金台明已經帶著另外一柄短火槍回觀海城去了,如今還沒有音訊;信也帶給王有財了,裏麵詳細交代了仿造燧發槍的事情。若是時間充足,一年兩年後錢進相信王有財能夠琢磨出燧發槍的整個工藝。

可錢進等不起了。客星降世在別人眼裏那是異象,可錢進總覺得那是一聲發令槍響。至於誰是參賽的選手,錢進不得而知,反正可以確定賽道上必有他的一席。等開了春之後,他便準備前往南方了。

六眼火銃的圖紙早已有了,錢進給它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六轉神機;燧發槍的整個加工工藝,錢進也已經在腦海裏理清了思路。隻需把槍管打造出來,不論是六轉神機還是燧發槍都成了一半。

對於槍管的材質,錢進選擇了鐵而不用銅。據傳弗朗基國鑄造大炮喜歡用銅,錢進聽了之後忍不住牙酸,那可都是鑄造銅幣的原料啊。可沒辦法,鐵炮雖然鑄造便宜,卻容易炸膛,兵將們不敢用。錢進如今還沒奢侈到用銅來打造槍管的程度,再者,用銅造出來的火槍還能叫槍嗎?

生鐵,因為含碳和雜質太高,雖然獲得了一定的剛性,但極容易脆斷;陳國用炒鐵法出產的熟鐵,因為含碳量較之生鐵少了許多,可以滿足反複鍛打和加工的需要。可熟鐵性柔,這就決定了它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同時,還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提升強度。

在陳國,用得最多的便是滲碳法。既然是滲,就說明加工出來的器件含碳量並不均勻。可即便這樣,所打造出來的器件表麵含碳量已經獲得提升,實際上已經部分獲得了高碳鋼。這其實是一種表麵硬化技術。

至於熱處理技術,正火、退火、回火、淬火技術在陳國都已經使用,隻是火候全憑經驗掌握。

令錢進欣慰的是,田力已經能夠熟練將鐵板卷成槍管雛形了。若是偷點懶,隻需將槍管裏麵鑽通磨光,再在槍管外壁鑽出一個眼用來插火繩,火繩槍的雛形便出來了,再將六根火銃固定起來,六眼火銃便成了。

可錢進要的不止這些,田力也不甘心於此。

自從拿了錢進那柄燧發短火槍去鑽研後,田力已經將其構造及所有的零件熟記在心裏。那把槍若是拆了可惜,他後來又送還給了錢進,並坦言以目前的手藝他還仿造不出。

錢進也知道燧發槍難造,不然早都在歐羅巴國家大規模使用了。

主要原因便是擊發裝置形狀過於複雜,需要極高的鍛打技術,光憑手工就能加工出各種粗胚件。另外,需要用到銼刀、鋼鋸、鑽頭、絲轉等金屬加工工具,加工出來還要鍍銅,不然容易生鏽。最難莫過於彈簧片,因為要多次變形,彈簧片需要用鋼,而且還需要烤藍防鏽蝕。可鋼材在陳國仍然極為少見。

對於這些,錢進也隻知道個大概,並沒親手操作過。

磨刀不誤砍柴工,錢進首先學的便是製造坩堝。工坊裏麵的陶匠會燒製陶罐、陶碗、酒壺,對於坩堝卻一無所知。錢進親自上陣,將篩選出來的石墨礦精研成細粉,再與白粘土加水攪拌和勻。

坩堝雖然帶一個“鍋”字,其實更像個壇子。第一個坩堝成形陰幹之後,燒的時候卻碎了。錢進想了一下,覺得還是火候沒掌握好。石墨粉雖然導熱快,可要做成一個壇子形狀,關鍵還得靠白粘土裏麵的氧化鋁燒結塑形。

後來,坩堝粗胚入了爐膛之後,錢進吩咐一開始溫度不要太高,不然粗胚表裏溫度不一容易開裂;粗胚硬化固形後,錢進吩咐工匠鼓風,慢慢提高爐膛內溫度,燒了約有半個時辰後才加大火。

失敗了四五次之後,錢進已經基本掌握了燒製規律,並成功製得了第一個石墨坩堝。等坩堝冷卻之後,丁偉提著坩堝邊上的提手輕輕敲了幾下,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於是奇道:“老爺這是打算用這個壇子醃酸菜嗎?”

“你家老爺琢磨了兩三天才搗鼓出這東西,你居然用它去裝酸菜?”錢進笑罵道。

“這天下估計也隻有老爺會用石墨礦燒製壇子了。”丁偉憨憨的笑了下,問道:“老爺打算用它做什麼用?”

“有沒有用還難說。田力那裏的鐵條打出來了沒?”

“已經準備妥當了。”

“那行。剩下還有三個壇子要燒,你也來練練手。”